门可罗雀的店铺为什么没有关门
作者: 李晖不管是在购物中心,还是在街边,很多同学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有些店铺常常一个顾客都没有,老板坐在里面直打瞌睡,但这家店却一直开着,比如五金店、茶叶店;有些餐饮店,甚至超市,常常人头攒动,有时候消费者还得排队,但说关门就关门。是五金店的老板特别有钱,对租金、人员工资毫不在意吗?他们的生意到底在哪里?
这些店铺当然不会亏本做买卖。店铺的人气看起来很重要,但它和盈利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在商业领域,我们可能听说过―个词,叫作“转化率”——对店家来说,它指的是人们从“逛”到“买”的转化。那些看起来冷清的店,常常有着支撑自己运营的独门法宝,光看店里顾客多不多是远远不够的。
没人气,也可以有生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人气是生意的前提。一家超市,为了吸引消费者,开业的时候可能会送鸡蛋,傍晚的时候会做些打折活动,吸引人们常来逛逛,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一家餐厅,常常会推出打折的招牌菜,或者在网络上发布团购券;一家服装店,在换季的时候,更是可能给出惊人的折扣……对这些店来说,只有进店的人足够多,才有机会销售出更多的商品,获得更高的收益。
以五金店为例,这样的店铺为什么那么“佛系”,连一张促销海报都不愿意做呢?当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这类店铺即使没有人气,也会有非常高的转化率。
商品越是刚需,转化率就越高。人们购买商品,总会处于以下状态之一:
第一,非它不可,必须尽快买到;第二,需要,但没那么着急,可以货比三家;第三,可买可不买,就是随便看看。三种状态都有可能转化成实际的购买,但显然,在第一种情况下进店的顾客,转化成实际购买者的概率非常高。和去超市、美食街相比,来到五金店的顾客更有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例如,有人会说:“我之所以要去五金店,就是为了马上买到钉子用。”
超市的顾客可能会看看有没有打折的商品,服装店的顾客可能会先试试衣服再说,每进来十个人,也许只有两个人产生消费;而五金店的顾客很少会随便逛逛,每进店十个人,也许就有八个人进行购买。因此,哪怕看上去人气不高,它所产生的实际销售量也不会低。
如果促销无法带来新的需求,就没必要盲目吸引人气。即便这些店铺做了促销,比如钉子买一袋送一袋,也不会吸引来暂时不需要钉子的消费者。既然来的人必然会买,不来的人也不会因为促销产生购买的念头,那促销活动就没有价值。所以,对这类店铺来说,人气还真不是特别重要的。
生意,未必只在店里
和超市、餐饮店、服装店相比,那些不做促销,也没什么人去的店,之所以能活得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们的生意,未必只在店里。
对大多数商家来说,他们店外的生意,一般只涉及快递和外卖,除此之外,并不会和消费者产生太多的关联。餐饮店几乎不可能派厨师上门做菜,服装店的营业员也不会上门量体裁衣,他们的工作范围都被限定在店铺内。而五金店不仅卖商品,往往还会承揽安装、维修等上门服务,有相当一部分业务并不发生在店铺中,自然也就不会被路人看到了。
比如,家里的窗户坏了,发现是几颗螺丝断了,于是跑到五金店里买了螺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维修和安装,这些店铺往往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当然,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同样的商业模式,还出现在其他一些看似人气不足的店铺中。比如,收购旧货、古董的店会提供上门估价和回收服务;婚纱店也常常和婚庆行业有密切的联系。对他们来说,店铺还是一个方便联络的据点,哪怕看上去人气不足,也值得继续开下去。
以后我们再遇到那些冷冷清清却一直开着的店铺,不用太吃惊,即便没有人来人往,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言摘自《商界少年》2024年第9期,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