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
作者: 王宸宇1
7年前的夏末,高添硕的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和一张红得耀眼的通知书,把他送进了幻想中的大都市——上海。
第一次知道上海,还是在课外书里。“十里洋场”“外滩”“浦东”“石库门”……这些新鲜的词语接连跃入眼帘,年少的高添硕看不懂,亦无法想象。他只知道,后来,南下的列车疾驰,窗外的树木、房屋一格格地向后闪逝,他一步步走进了上海。
初入大学,充满新鲜感的一切都在刺激着高添硕的大脑。校园占地面积很大,有他所能想到的一切大学应有的设施。上课的地方是宽阔明亮的阶梯教室,没人会在乎他听没听课,每个人都低着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生活的变化对他来说是巨大的——可以自由地支配生活费,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每一天。有一瞬间,他觉得自己理解并感受到了哲学意义上的自我。
是的,上海交大,学习条件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优越的。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学业要求也是严苛的。即使作为“初生牛犊”,高添硕依然被自己的愚蠢和不足折磨得忧心忡忡。
仅仅一年,那个小镇的佼佼者就感觉自己快要被“魔都”的洪流淹没了。
2
但少年之所以是少年,就在于他会从生活中寻求挑战。
那天下着小雨,高添硕走着走着,突然留意到,路旁挂着的鲜红的横幅上写着:“青春只有一次,参军荣耀一生。”
金黄色的字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高添硕的心被拉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些深藏在心底的故事和面孔逐渐浮现在他的眼前。
“这是一时冲动吗?”高添硕在心里问自己。等回过神,他已经站在学校武装部的门口了。与负责人简单交流后,高添硕填写了相关信息。
“你都考上交大了,怎么还要去当兵?”
电话那头的家人听到他要参军的消息,吃了一惊,非常不理解他的决定。
“姥爷以前不也当过兵吗?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多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就因为你年轻,所以才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早点毕业,找个好点的工作!”
“我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
几番争执后,双方都陷入了沉默。直到另一端发出一声长叹,电话被挂断了。
报名,体检,政审,定兵,一路绿灯。
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高添硕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另一段逐梦的旅程。宣布去向的时候,高添硕傻眼了。
“高添硕,上海。”
他整日幻想着自己能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一身装备潜入丛林深处,直插敌后;或是襟带飘飘挺立在军舰之上,乘风破浪。这个完全没有料想到的去向让他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
3
9月19日清晨,高添硕穿上没有军衔的迷彩服,从交大闵行校区的思源门出发,前往他梦寐以求的军营。大巴摇摇晃晃,窗外的风景一个劲儿地往后跑,同样远去的还有他那仅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
新兵连的训练期对大部分新入伍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最苦的一个阶段,对高添硕而言也不例外。陌生的环境、高强度的锻炼、身体的不适应,给他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
体能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作为一名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满脸稚嫩的“学生兵”,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高添硕吃尽了苦头。单杠上依旧没有实现“0”的突破,操场上3公里还是“吊车尾”,低姿匍匐吃了一口又一口的黄沙……
“后悔吗?”“不后悔!”
眼下他并没有找到自己来当兵的意义,每天的汗水和疼痛让他无暇思考所谓的意义,坚持就是唯一的答案。
营区的办公楼上竖着几个鲜红的大字——“不忘初心”,每一次经过,高添硕都会久久地凝视着它们。无声的字在他的心里震荡起巨大的回响,一次次把他从行将放弃的边缘拽回来。
手被磨破,长茧,再被磨破;自尊心被揉碎,重组,再被揉碎。
数不清的5公里和400米障碍,他无数次从地上爬起再前扑,手臂被砸出了贴合大地的弧度。他用尽力气,想成为一个兵。
4
当兵第二年,高添硕随部队执行一项极其重要的安保任务,他的工作是和战友一起,在繁华的上海外滩执勤。
熙熙攘攘的人群、嘈杂的街市,任何细小的危险都不能遗漏。
“时刻警惕!警惕,警惕,再警惕!”这是组织布置的最简单却又最艰巨的任务。
高添硕和战友一起,站在人流中,守护一方安定。来往的游客在他的哨位前驻足、道谢、致敬,一声声“您辛苦了”,让高添硕的眼眶涌出热泪。
或许就是在那一刻,他所有的追求和努力,都有了具象的回应。他也终于体会到属于一名军人的神圣使命和无上荣光。
下了夜班,疲惫的战友们回到营区倒头就睡。他们都是守护上海这座城市多年的战士,只有高添硕是第一次在外滩执勤。
“说实话,这是我来上海这么久,第一次去外滩。”借着走廊的灯光,高添硕在日记本上认真地写下这句话。热烈的情感让他把白天的辛苦与疲惫都抛诸脑后,流淌在笔端的尽是少年的欢喜与激动。
“我想过我会在外滩的华灯下漫步,细听黄浦江水的呢喃;我也想过我会吹着盛夏的晚风,在热闹的人群中大声欢笑……但我从来没想过,我会是外滩热闹繁华处最严肃的执勤战士。我的面前掠过了数以万计的面孔,城市的灯光极尽绚烂,我愈是向往这繁华,愈是感觉到红肩章的沉重。”
5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21年9月,高添硕服役期满,光荣退伍。退伍那天的很多细节他都不记得了,只依稀记得天气很好,阳光照在肩上,肩章处空荡荡的。
他说过不会哭,可是上了车,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脱下戎装,回到阔别两年的校园,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巨大的学业压力再一次给这个年轻人重重一击。太久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很多课程都跟不上节奏,他只能靠自己去调节。
“当过兵的人,至少是受得住磨炼的!”每每在学业上遭受打击,高添硕总是这样对自己说。学不会的就重复学,听不懂的就反复听,这样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高添硕才真正从一名战士变回一名合格的学生。
6
军装虽然脱下了,但他内心的热忱始终如一。在校期间,每一年的夏天,高添硕都会担任中小学军训的教官,把他接受的军营教育传递给比他更小的学生们。
因工作出色,高添硕当选退役大学生士兵协会的会长,主持全校退役学生的日常活动。2022年,“交大戎耀”(上海交通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从初来上海、初进交大,到如今已是第7个年头了,高添硕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并选择继续攻读工学硕士。
这7年见证了他所有的选择与奋进,成了独属于他的青春的代名词。高添硕后来再回想,总是忍不住感叹:上海真好!每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都将他与上海这座城市牢牢地拴在一起。
此时此刻,他正在这座城市的一隅默默奋斗,继续延展他的人生历程。
(本刊原创稿件,老老老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