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束未曾熄灭的光
作者: 锦夏那束光斜斜地映在窗台上,带着柔和的昏黄,长久地照耀着我的青春时光。
升上初中,我从乡镇来到市区的中学读书,和妈妈一起住在街边的房子里。我房间的窗户朝着街道,探出头便能看见来往的行人和对面一字排开的房子。那些房子的外立面装饰着不同颜色的瓷砖,夕阳的余晖打在上面,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开始,我对城市生活充满了期待,哪怕每天只是骑着单车上下学,对我而言都像新奇的旅程。我想象着,与小镇不同,城市里的读书生活将是五光十色的。能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该多么好玩呀!
但事情并未如我想象中那般发展。在新学校里,成绩一向名列前茅的我开始在学习上变得吃力。班里的同学大多来自市区,他们有共同话题,相互之间会兴致勃勃地分享游戏、电子产品。我带着一身的土气,被排除在热闹之外,渐渐成了班级里的透明人。
原来那个新鲜热闹的世界并不属于我——这个事实倏然打破了我的幻想,我躲进了孤独、黯淡的世界。只有在看书时,我内心的苦闷才能有片刻停歇。因为在阅读一个个故事时,书中那个广阔、丰富的世界会向我敞开,接纳我。
一天晚上,学习到夜深,我停笔休息时,留意到对面的房间还亮着灯。我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只见窗台上放着一个花瓶,里面插着几朵开得正盛的芍药,旁边还摆着一个地球仪和一堆教科书。它们互不打扰,静静地沐浴在灯光下。
一连观察了几天之后,我发现那个房间的灯总比我的灯亮得早,到我要睡觉时,它还没有熄灭。
我终于忍不住问妈妈,对面住的是什么人。妈妈没停下拖地的动作,只朝窗外看了一眼,说:“那是你陈阿姨家的小蓁的房间啊,她在读高二,成绩可好了。但你没见过她几次,可能没印象。”
原来是小蓁姐,我当然记得!为数不多的几次碰面,我总能看见她的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她身姿挺拔,整个人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让别人也能被感染。
不久之后,因为期中考试考砸了,我第一次踏进了对面那个亮着灯的房间。当时妈妈对着我的试卷叹了口气,说:“要不你请教一下小蓁怎么提高成绩吧,我上次跟她提过,她说没问题。”
我忐忑不安地走进小蓁姐的房间。
“你应该是还没适应新环境和学业上的变化,等适应了就好啦!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小蓁姐一上来就鼓励我,她的笑容传递出的友善,让我很快就放松下来了。
小蓁姐耐心地帮我梳理了做错的题目,我竖起耳朵听得很认真。直到完成了此行的重要任务,我才敢小心翼翼地打量四周。小蓁姐的房间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充满了书香气息。书桌上、柜子里满满当当的都是书,能看出房间的主人平时有多用功。
我犹豫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问:“小蓁姐,你会觉得学习很累吗?”
我的问题没头没尾,小蓁姐却笑着回答:“当然累呀,但是我还是愿意学习。”
小蓁姐没有把我当成无法沟通的小屁孩,而是认真地跟我分享她的高中生活。她说高中有做不完的试卷,付出再多都感觉不够,这一切难免会让人疲惫。但她心底有一个梦,她想去很多地方,看不同的风景,体验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个梦支撑着她不断地努力。
我被小蓁姐讲述的一切吸引了。她的世界是十二岁的我所向往的更成熟的世界,却又不像妈妈那样为了生活奔波忙碌。那个世界鲜活、明亮,似乎有无限的希望。
小蓁姐成了我初中生活中的一道光,每次学习时,看见对面窗前那盏昏黄的灯,我总是倍感温暖。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慢慢适应了新学校,成绩有了不小的提升。
初二时,同班的两个男生总爱欺负我,课间时常把我的书本藏起来,到了上课时也不还给我。他们会在老师批评时连声认错,但等老师背过身,便对着我做鬼脸,一副“下次还藏”的模样。
我又气又怕,不知如何是好,一连几天都愁得扯不出笑容。
最后还是小蓁姐看穿了我的苦闷。我告诉她整件事的原委。但我知道,老师都没能解决的事情,小蓁姐不一定能帮上忙。我并不期待她能告诉我解决的办法,只问:“姐姐,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呢?”我想,等我长大了,自然就有能力保护自己了。
小蓁姐这次没有立刻回答我。她沉思了一会儿,才望着我认真地说:“我们每一天都在长大的路上,但不是长大了,你就突然有能力去解决一切问题了。长大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人,会过怎样的生活,是由现在的自己一天天积累的。很多事都要靠自己。”
很多事都要靠自己?我好像没明白她的意思。但回到学校,当同学要抢我的书时,我突然生出一股强烈的勇气,我没再祈求对方把书还给我,而是不顾一切地抢回了自己的书。这是我第一次直面冲突,我胜利了。
第二年的六月,小蓁姐考上了很好的大学,但不是她的第一志愿。我还没想好要怎么安慰小蓁姐,便听到了她要搬家的消息。
我用存在“小金猪”里的钱买了一支钢笔送给她。
小蓁姐也送了我一份离别礼物——一个崭新的地球仪,和她窗前的那个一样。“送给你,希望你能去看更大的世界。”小蓁姐虽然瘦了一圈,但笑起来时,她的眼里依然有闪亮的光。她没有流露出任何沮丧的情绪,而是俏皮地对我说:“我一直没告诉你,看着你,有时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
小蓁姐离开了,我窗前的那束光也消失了。我更加努力地学习,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勇敢,就能穿越那些黑暗与迷茫,到达目的地。
后来,我考上了高中、大学,也离开了曾经居住的那条街。
等我长到了小蓁姐那时的年纪,我才明白,在高中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她还能花费时间和精力关照我,让我走出生活的阴霾,这份份善意是多么珍贵。
我相信小蓁姐一定也在远方过着她想要的生活,一如她十八岁时那般坚定、勇敢。
(本刊原创稿件,陆世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