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几年前发的表情包,还在一个劲地耗电

作者: 于梅君

你几年前发的表情包,还在一个劲地耗电0

每条微信朋友圈都在耗电

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文档、压缩包……网络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数据。但你在朋友圈发的每一条信息,小到表情包,大到视频,都带有碳足迹。

英国拉夫堡大学战略学教授伊恩·霍奇金森一直在研究数据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他说:“一张照片确实不会产生什么大影响,但当你打开自己的手机,看看你所有储存在云端的照片,它们累积起来,就会在能源消耗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数据显示,1吉字节(GB)文件在服务器中每存储24小时,就会消耗0.18千瓦时的电量。这意味着,即使是一个小视频、表情包,只要它被传到网络上,就会开始消耗电能。

数据的传输,同样会消耗大量能源。比如,足球巨星C罗在某社交平台的粉丝大约有1.9亿。社交平台为了将C罗发布的照片传给他的粉丝,需要让全球的网络设施都运作起来。据计算,C罗在该社交平台发布的每张照片,都会消耗24000千瓦时电能。

隐藏在光影里的“暗数据”

在网络世界里,及时处理“暗数据”,已成为减少能耗、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暗数据”?所谓“暗数据”,是指那些被收集、存储但未被使用或分析的数据,以及那些一次性使用的数据。

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备不时之需,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把每一张照片、每一封邮件、每一个文档都存储下来,有的甚至被重复存储。但很多数据被发送至“云端”后,我们几乎再也不会访问。

就像飘浮在宇宙中的“暗物质”一样,这些“暗数据”的存储,占用了大量服务器的空间,既增加了电力消耗,也增加了碳排放。

此外,我们在论坛、微博、微信或其他渠道发表的各种评价和吐槽,通常以文本、图像、语音、表情包等形式存在。即使一些用户去世后,不再产生新数据,但他们留下的这些“暗数据”,仍会在未来持续消耗能源。

无须把一切都变成数据

数字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全球气候变暖,但在数字化进程中,无用数据的大量堆积,往往造成更多能耗。

网页浏览是常见的个人电子碳足迹。20世纪90年代,一个网页的平均大小为14千字节(KB),到2022年,由于网页中附带的媒体、图像、视频越来越多,一个网页的平均大小已达到2200千字节。

据估算,加载网页平均会产生约1.76克的碳足迹,如果一个网页每月都获得10万次以上的浏览量,就可能在一年内排放超过2000千克的二氧化碳。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降低不必要的存储运维开支,删除冗余数据已成为当务之急。生活中,我们或许不需要把一切东西都变成数据。那些旅途中发现的美景,很多时候,用眼睛欣赏就已经足够美好了。此外,减少不必要的视频下载和存储,定期清理不再需要的文件,都能为碳减排尽一份力。

(飞也摘自《齐鲁晚报》2024年9月17日,本刊节选,邱炯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