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用AI写文章

作者: 和菜头

我为什么不用AI写文章0

如今的AI已经那么强悍了,为什么我还在坚持手工敲字,不肯用AI帮忙生成一篇文章,然后修改修改发布出来?答案很简单:我不喜欢改稿。当年我做电视剧剧本统筹的时候,各个编剧的剧本交上来汇总到我这里,由我负责统一风格,修改bug,查缺补漏,这项工作曾让我觉得相当痛苦。因为送来的某些剧集,我一眼都看不下去——编得实在太烂,漏洞百出,然后我就得修改,给剧情打上补丁。通常是只修改了500字我就已然崩溃,于是自己直接新建一个文档,从头到尾把一整集全部按照我的想法重写。

我不喜欢改稿,我宁可重写。这个跟对错无关,完全是个人偏好。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热爱改别人的稿件,这些人叫编辑。这是一门专业,一位好编辑能让作品在修改之后质量提升几个档次。但也有人天生不喜欢改稿,我就是。我不喜欢顺着别人的思路去理解,然后想办法改变、提升。有那个时间,我更愿意重写一遍,因为这样可以完全根据我自己的思路来。

其实现阶段AI写出来的文章已经够用了,我是说,读者其实没有那么挑剔。但对我而言有两个问题,一是AI写的文章的风格通常不是我喜欢的。简单来说,每次看完AI写的文章之后,我的想法都一样:换了是我,我不会那么去写,我不会用那些词,我不会用那些比喻,我不会写成那种结构。当然也存在一种诱惑——我都写了那么多年,读者对我很信赖,我即便发布稍经修改的AI写的文章,估计他们也不会觉察。

只是那样一来的话,每天的更新于我而言就成了一项工作,而不是乐趣,我也就从一个写作爱好者变成了所谓的自媒体写手。每天写文章是为了完成工作,完成任务。人不能自己骗自己,这是我很早就给自己定下的原则。

另外一个问题是,有时候AI写的文章的确很好,文字、风格、立意、结构都没有问题,我看了都会忍不住仰慕。仰慕完了,我又会觉得这和我没关系。这就像是过去我读到好文章时发生的事情:文章非常棒,我很尊重和敬仰作者,没了。

很难想象,在过去,我看到一篇好文章,会直接拿来当作自己的文章发布,甚至都不会拿来“洗一下”,改头换面当作是自己原创的发表。如今AI能够写出来,那我署AI的名就好,不需要纳入我的名下。实际上,在很多年里我有另外一套做法:

如果我觉得一篇文章很不错,我会反复阅读,直到把这篇文章吃透了,找出打动我的地方,然后自己写一篇更好的。如果是文笔打动了我,我就用更强的文笔;如果是思辨打动了我,我就用更深刻的思辨。对方哪里强,那我就要努力做到更强。总之,我的选择是自己上,重新写一篇挑战一下。

所以,如果AI写的文章并不好,我一不想修改,二不想盲发骗自己,我不想省那点时间和精力,自己写有自己写的乐趣;如果AI写的文章很好,我更愿意写出一篇更好的,而不是把AI的文章据为己有。说到底,这还是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许多年来,我习惯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很好,那么换我来做,我会怎么做?这样的自我提问和自我回答已经重复过千次万次,基于这种思考的尝试和实践也有千次万次。在那些我在意的事情上,我极少对自己说“想那么多干吗?糊弄过去不就好了,重点是完成”。我总是想着一点:我应该能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方式。

人们的想法彼此不同,就体现在这种地方。我并不认为只有古法手工打字才是正宗,才是纯正,才是了不起,我没有这种想法。但写字是我喜欢的事,也是我擅长的事,更是我在意的事。在这件事上,我总是要挑战一下自己,并没有委托给别人的想法。就像我写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过建立工作室,培养写手模仿我的风格,提升输出效能的想法一样——我不在意效能,我不在意数据,我不在意难度,但我的确在意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相比,有没有一点点变化。然后,每天那么一点点,又一点点,我慢慢变成了今天的自己。你看,就像是此刻,我马上要去朋友家吃午饭,但是这个早上我需要写一篇月度总结,然后还要写一篇文章,时间并不充裕。如果用AI来写的话,加上调教和修改的时间,一篇3000字的文章半小时足矣。我是可以迟到的,我也是可以晚发的,我并不需要赶时间,我也不想赶进度。所以这篇文章我自己敲了45分钟,在这种心态下也就这么顺利地完成了,而且我觉得自己是在玩,在游戏,而不是完成任务。

(邹小鱼摘自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习k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