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只浣熊想当网红
作者: 罗猫 阿铭我是一只浣熊,我想当网红。好吧,这也许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现在可是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拿起手机自拍自导自演。我,作为一只浣熊,有着灵巧的双手、肥嘟嘟的肚子,喜欢吃垃圾、熬夜,还有黑眼圈。可以说,我就是现代都市青年的精神形象代表,没有比我更适合互联网丛林的动物了。
那么,我的网红之路,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一入平台深似海
我知道,这是短视频的年代,用我灵巧的小手拍拍抖音、快手,轻松又好玩,走红应该也是理所应当的吧?我首先想到的是抖音。然而,我查阅报告时发现,从2021年3月1日到2024年10月16日这三年半的时间里,整个抖音平台只有61个人单月涨粉量超过500万,也就是我所梦想的“一夜成名”。而这段时间里,在抖音上发视频的人有多少呢?
截至2023年9月,抖音月活跃用户人数在7.43亿左右。另一份报告显示,2023年抖音创作者渗透率达到74%,即每10位抖音活跃用户中,有7位以上发布过作品。也就是说,每个月至少有5亿人在抖音平台上发视频。
做一点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知道,我每个月“一夜成名”的概率在0.00000029%左右,一年里“一夜成名”的概率在0.0000035%。这个概率是什么水平呢?根据美国2009年至2018年的数据推算,一个人一年内被雷电击中的概率为0.00008%,远高于前者。不仅从概率学上来说可能性极低,用更理性的方法判断,我也大概率会泯然众人。
前文的报告显示,在这61个一夜成名的抖音网红中,真正作为“素人”走红的,仅占44%。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人是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名人后,才获得了这泼天的关注度和流量。像我这样寂寂无闻又无一技傍身的普通浣熊,想要一步登天,岂不是“痴熊说梦”?
不仅如此,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成为网红,这条“阳关道”已经被卷成了“独木桥”。数据显示,在抖音,2018年成长为千万粉丝博主平均用时为54天。到了2023年,平均用时延长至601天。网红博主们发布的视频数量越来越多,涨粉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可以说,一入平台深似海,从此躺平是路人。
算法之神帮帮我
既然不能指望一步登天,那我让算法一步一步带我到更多人面前,我慢慢成名,这总可以吧?
想要利用算法,首先得知道算法是怎样工作的。例如,我这个大胖浣熊拍摄了一条自己在水中洗棉花糖,然而棉花糖消失了的视频(人类就喜欢看我们犯蠢,不是吗)。我把这条视频发布在抖音上,这是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
1.视频后台会给我的作品打上标签,比如“萌宠”“生活”“搞笑”,再把这条视频推送给那些经常看这类视频的人。

2.如果大家喜欢我,每次都看完我的视频,还给我的视频点赞、评论、转发,那么系统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条不错的内容,我也会得到更多的推送。
3.最关键的一步来了:新内容在发布之初,将被置于一个200~500人(主要由内容制作者的粉丝组成)的流量池中。只要观众的反馈足够积极,平台就会将内容推送到更大的流量池中。在抖音这样的平台上,流量池共分为8级:从最初300名观众的流量池,到3000多万观众的超级内容流量池。你可以将之想象为一个阶梯状的水池,我需要不断地鲤鱼跃龙门,一级一级往上跳。
以上这个“贴标签”“评质量”“换池子”的算法系统可不是我归纳的。《哈佛商业评论》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目前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平台都用着逻辑差不多的算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用户必须不断生产新的高质量视频。一旦更新得慢了些,或者新的内容用户不买账,算法就会立刻嗅到失败的气息,并立刻抛弃你。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几乎等于生命线。许多中小型网红自始至终都无法摆脱和数据、流量、算法缠斗的命运。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MCN是敌是友
决心做网红一个月后,我已经发布了十几条视频,积累了几百个粉丝。有一家MCN主动向我递来了橄榄枝。可MCN是什么?可以吃吗?
我查了很多文章。原来,MCN是一种“中介角色,对接博主和商业世界”。我查阅了中国裁判文书网(是的,我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浣熊),以MCN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到了700多条结果。我发现,很多MCN公司会和素人博主签约,承诺“无条件将其包装为网红”,骗其签订合同。之后又以各种不合理要求起诉博主,要求其缴纳巨额赔偿金或者违约金。这便是无良MCN们的敛财之道。
当然,并不是所有MCN都是如此。只是,一想到有这么大的风险,我就忍不住有些害怕。签MCN?还是别了吧!
目前来看,我的网红梦已碎。我的毛茸茸朋友们,别被那些短暂的关注和溢美之词迷了眼,流量的泡影比水中的棉花糖消失得更快。互联网的风向和喜好瞬息万变,但妈妈做的食物、早上出门时的阳光、下午昏昏欲睡时的干脆面,以及一个新鲜的垃圾堆(我知道你不喜欢这个,没事我喜欢)所带来的幸福,是实打实、永不变的。做自己,活得真实,才是这片互联网丛林里最值得追寻的财富。
(面条摘自《少年新知》2025年第3期,大冰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