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借着“东风”上太空

作者: 若铭

怎么借着“东风”上太空0

亲爱的军迷,有个“冷知识”不知道你们是否知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能坐着“长征一号”飞上太空,背后其实有一个“东风导弹变形记”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怎么“变”出来的吧!

“东风”家族的“大高个”

1970年1月30日,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四号”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它像一个20层楼高的钢铁巨人,肚子里装满了燃料,能把“快递”送到5000千米外的地方——相当于从北京一口气飞到非洲!不过,这个“快递”可不是一般的包裹,而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核弹头。

作为二级火箭,“东风四号”的第一级发动机的燃料用完后会自动分离,第二级接着点火,像接力赛一样冲向终点。不过在“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来,这个“大高个”不仅是战略武器,还能变成中国探索宇宙的阶梯!

给导弹装上“第三级”

肯定有小伙伴会纳闷儿:导弹试飞成功,和运载火箭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你还别说,关系真不小。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比如说都装备了火箭发动机,都有导航系统。而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飞上天之后,弹道导弹的弹头会落回地面,而运载火箭的载荷会飞入太空。

为了把卫星送上太空,航天先驱们想了个妙招:给“东风四号”增加第三级!他们拆掉导弹顶部的“快递箱”,装上了全新的第三级火箭和整流罩,在整流罩内,就是“东方红一号”卫星。这样,“增高”后的“东风四号”弹道导弹就变身成运载火箭啦!新型运载火箭的第一、二级直接借用“东风四号”的身体,而第三级则由东方红卫星和第三级火箭发动机组成。发动机使用固体燃料,能在太空的真空环境中点火。

这个改装后的新火箭也有了新名字——“长征一号”,寓意火箭会和长征中的红军一样,克服困难,飞向星辰大海!

“借风”成功,奔向星辰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约10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入轨,太空中响起了《东方红》乐曲!

如今,“东风四号”和“长征一号”早已退役,但东风导弹的“基因”永远留在了长征火箭家族里。截至2024年,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了400多次发射,把我国的卫星、探测器、飞船和空间站送上了天。中国航天人用智慧和勇气,让导弹变成了探索宇宙的翅膀!

(偶然摘自《奇趣百科·军事密码》2025年第3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