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更”语录
作者: 林琳据说,作家古龙曾在林清玄办的一份报纸上连载小说,稿件一拖再拖,写了近3年仍然没有收尾。林清玄打电话催稿,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可能永远也写不完,因为里面有100多个主角,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不知道要怎么安排他们死才好。”林清玄催稿不成,一气之下帮古龙结了尾:100多个主角一起来少林寺举办武林大会,结果少林寺地下埋着地雷,所有人都被炸死了。武林重归于平静,故事结束。
如今,网络文学盛行,创作者与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直接进行交流,加入催稿行列的人便越来越多了。当我们浏览评论区时,恐怕要感叹,这届网友的“催更”水平和编辑比起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点开网页,除满屏醒目的“快更新”三个字以外,委婉的读者选择“拎起作者抖一抖,看看还有没有存货”。激动的读者表示:“我劝作者不要不知好歹,快把工作辞了,老老实实地把这本书写完!”还有一类“戏精”读者深情留言:“为什么要我等,为什么?!你好狠心啊,你知道等你更新内容会让我整夜整夜地失眠吗?一想到还要等这么久,我在午夜梦回时手脚冰凉,想要挣扎却没有力气,我的心像被凿了一个大洞,你在乎吗?”在一众“催更”的评论中,不乏“理性”且“体贴”的读者,站出来力挺作者,而后图穷匕见:“大家不要再催了,我们要的是质量而不是速度,作者也需要休息,作者只有休息好了,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给我们好好更新——但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只要写不死就给我往死里写!”
在众多“催更”语录中,坚持不懈地追问是最常见、最扎心的手法。“已经过去4分钟了,作者已经在构思结局了吧?”“第5集的稿子写好了吧?第4集的音频录制完了吧?第3集的视频已经在审核了吧?”
剧情反转也是“催更”的常见手法。“赶紧给我继续写完这本书,别逼我跪下来求你”,从气势汹汹地命令突然变成卑微“催更”。“‘UP主’(视频上传者)辛苦了,身体最重要,但最新内容都是一个小时前发布的了,差不多也该休息够了,你说是吧?”让作者沉浸在细致关心中却猝不及防地被“催更”。这些都是老套路了。
当然,在众多网友的千呼万唤下,许多作者已经学乖了,不等读者们前来下达“催更令”,就在评论区率先发言:“大家别急着催,我每天都在以复兴号的速度写。”然而,依然免不了被网友调侃:“不是吧,不是吧,这么长时间复兴号都已经绕中国2圈了,你怎么连下一章都没写完?”
“催更”所展现出来的生动的语言表达形式,已经超越了“催更”的本来目的,变成读者等待更新时的乐趣。然而,创作精品还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催得太急,像开头的段子一样,一急之下所有的角色全都被炸死就太不好玩了。
(灯灯摘自《咬文嚼字》2024年第1期,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