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子第一次收到情书
作者: 张欣看着儿子从校门口一蹦一跳地奔向我的那一刻,我就预感到这小子肯定有啥开心事要跟老母亲我分享。果不其然,他神秘地凑到我耳边小声说:“妈妈,我们班有两个同学早恋了,今天下午还被要求请家长呢!”我故意好奇地配合着,压低声音对他说:“儿子,咱们先回家,你再慢慢讲给妈妈听。”
一进门,他就迫不及待地把书包往地上一甩,拉着我的手把我拖到沙发上,眉飞色舞地说起事情的经过:班上有个叫小林的男生,是数学课代表,他特别喜欢帮助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于是数学成绩不大好的女生小艺就成了他的重点帮扶对象。两人经常一起玩,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食堂,小艺还经常找小林请教数学题。两人在班里讨论数学题的时候,总会被个别无聊的同学起哄说他们在谈恋爱,长得特有夫妻相,吓得两个孩子再也不敢在班里一起学习了。为了不被同学们说闲言碎语,他们就互传字条,约定放学后到操场上写作业。然而,当他们正在操场的长椅上研究数学题时,同班同学无意中撞见了,还报告给班主任。老师把两位同学带到办公室,仔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还约请双方家长来学校谈话。
看着儿子难抑兴奋的表情,我明白孩子们已经悄然长大,正懵懂地步入青春期。而作为过来人,哪个父母没有经历过这个微妙的人生阶段呢?我自己不就是在这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开始对男孩子产生特殊好感的吗?
想着想着,我的眼前出现了另一个少年,我的思绪也被牵引回30年前刚上初中的时候。那时的男女生课桌是画了“三八线”的,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我的同桌是个很腼腆的男生,从不介意我无意的“越界”,还会在我打瞌睡时及时提醒我认真听课。我觉得自己的运气真好,遇到了一个不斤斤计较的同桌。每次周末返校,他还会从家里给我带好吃的。作为回报,我也经常给他带些食物。
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半夜突发高烧,第二天早上无力上学,正在邮电局宿舍难受的时候,他敲响了我的房门。我起身开门,看到他灰头土脸、一身狼狈的样子,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原来他是从邮电局大门上翻过来的。他说见我一直没去上课,怕我出了什么事,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帮我买了退烧药。自此以后,我们俩的关系更近了,经常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共同抵御离开父母的焦虑与孤军奋战的苦闷。
后来这段感情随着双方的生活变迁无疾而终。现在回味起来,我发现那是一段很美的情愫,双方就是单纯地喜欢在一起,聊得来,玩得开心,学得有劲头,没有任何世俗之心和非分之想。虽然时间长河已经将这个当年于我而言十分重要的人冲到了遥不可及的地方,但每每回首,我依然感谢他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陪我度过了那段迷茫的青葱岁月。
吃晚饭时,我试探地问儿子他对班上的早恋事件有何看法。他用狡黠的目光瞟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告诉我:首先,周围还没有他心仪的女孩,她们的行为都很“幼稚”;其次,他认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之外他更喜欢运动和游戏。我仍不死心,不依不饶地追问:“万一遇到让你有好感的女孩怎么办?”他对我的“幼稚”表示不屑:“哪能那么轻易有好感?有好感的基础是那女孩跟我的能力相匹配,不管是学习能力、交往能力,还是对未来的规划能力,都要跟我旗鼓相当。毕竟,两个人在一起是为了共同成长、一起进步,而不是为了帮扶或拖垮对方。”说实话,他的想法令我震惊,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远没有这样的“觉悟”。看来时代真的在进步,现在的孩子,眼界与见识都今非昔比,要想读懂儿子的内心世界,我还得多学习、多沟通才行。
几天后,儿子放学回家,说要告诉我一个秘密。当时我正陪小女儿读书,跟他说一会儿去找他。等我去他房间时,他却改变主意,称不想说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他害羞地说他收到了班上一个女孩的情书。我忍俊不禁地摸了摸他的头,问他收到情书后的感受,他说“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首先对他表示祝贺:“有人喜欢你,说明你是个很优秀的人,而优秀的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妈妈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他面露难色,说他并不喜欢那个女孩,只是不知道如何拒绝人家,日后又如何与之相处。我劝解儿子,千万别让这封情书成为心理负担,鼓励他遵循自己的内心,向女孩坦陈自己的想法,今后还是像普通同学一样交往就行。他长舒了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
之后我对儿子表示了感谢,他不仅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自己的秘密,还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母亲,我感到十分荣幸。“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我也曾年轻过,也有过与儿子一样的情感经历。我愿意做儿子的倾听者,与他共同探讨包括“早恋”在内的人生困惑,协助他平稳度过躁动的青春期。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三联少年刊”,与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