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生玫瑰

作者: 叶嵘

当时的我非常清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1

中考发挥不错的我,从一个小地方考入了我们市最好的高中。开学后我发现,曾经令我引以为傲的成绩,在这里只能勉强算得上中等水平。

不过好在我的适应能力还不错。高中的学习节奏步入正轨后,我在一次次竞技中,也能基本稳定在一个不会被人轻视的水平;在成绩表彰榜前驻足时,也会听到陌生同学指着我的照片说:“这个女生好厉害。”

成绩带来的些许底气,并没有改变我敏感自卑的底色。那抹隐藏在心底的酸涩,也会有实在藏不住而被放大的时刻。

这只“放大镜”的名字,叫姜语。

双生玫瑰0

班上有很多同学,为了避免课间落单,为了成为欢声笑语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意识地找到了三两好友。

我当时交友的钥匙,是明星、流行歌、电视剧……凭借这些,我也慢慢在班上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圈子。

我很喜欢那时的朋友们,虽然她们的成绩没那么好,但我们志趣相投,聊起一个特定的话题时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最让我有归属感的一点是,无论是外在还是内核,我们都不是会主动迎合老师的乖学生。

但姜语完全不一样。

她的个子比较高,身材匀称,五官大气。她的父母都是老师,对她的要求一直比较严格。她学过唱歌、会多种球类运动、写字好看,甚至还有从小被她爸强制做奥数题而收获的理科思维。

偏偏这样的人,眉眼间没有半分凌人的盛气,看上去永远人畜无害,甚至纯真到软弱、迟钝。

于是她毫不费力就成为大家的视觉中心,成为老师眼中理想学生的样子。

除了见面点点头,我和她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流,甚至我们的社交圈都不怎么交叉。她的圈子里,是那些从小就认识的、家庭条件不错的男生女生。

他们都叫她“阿语”。

整个高一高二,我都能察觉到我们之间的不同。讲台、舞台、领奖台,我见过她各种闪光的样子,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认识到差异后,一次次压制住内心升腾的不甘与苦涩。

十七岁的思绪纷繁复杂,我有时也会想象我们成为朋友的样子,然后又会因为感到十分不可能而被拉回现实。

有一次换座,座位表上的我们俩被安排成了同桌。我既欣喜又忐忑,但总归是期待的。然而,后来出于种种原因,我们又被老师临时调整至天南海北。

2

井水不犯河水的两年过去,高二那年暑假,我正巧获得了北京一所名校夏令营的入场券。一同前去的学霸有五六个,姜语就在其中。

我们在夏令营感受大学校园的氛围,与不同地方的同学交流,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短短几天过去,临走那天,我还产生了很严重的戒断反应。

如果说从前名校之于我们只是一个遥远又不可强求的梦,那么这次的夏令营之行,则将梦变为我们必须为之拼命的理想——哪怕最后失败,也要通过努力无限接近目标。

从北京回来后,我知道盲目的努力是没法到达彼岸的,于是我开始和各种各样的学霸探讨:“能考上名校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呢?”“高三怎么平衡老师的节奏和自己的计划呢?”“数学、物理考高分的秘诀是什么啊?”……

我或多或少收到了一些不同的、不知道有没有用的答复,还有一句挖苦:“能考上名校的人反正不会像你现在这样问东问西。”

但是那天晚上,我意外地收到了姜语的信息。

“我认真思考了你今天的问题,突然发现我们可以从讨论中学到很多。

“其实我从夏令营回来之后,心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考进名校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我最近还学唱了他们的校歌呢!

“虽然他们都说班上那几个男生有理科天赋,但我不这么觉得。我们之前也都考过很出彩的成绩,完全不比他们差。

“我想在高三找一个战友,我们可以为了同一个目标,互相监督、及时交流,或许高三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她的这些想法。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在本以为会孤军奋战的高三,我的身旁站着那个我曾经以为不会有交集的女孩。而这段战友关系的缔结,也彻底燃起我青春里最热血的一章。

高三这一年,每个为数不多得以喘息的机会,我和姜语都会在操场上边走边聊,分析那段时间成绩起伏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结束,我们也都会彼此交换考试反思,以防对方偷懒;在倒计时的特殊节点,我们还会写长长的信,在字里行间给予对方温暖与力量……

我们好像都变了。

在坚定的前行中,她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学会与自己的情绪和解。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大人。

时间就这样在高强度的复习中一天天过去,我们都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我只记得我们的高三并没有像电影一样,在几个蒙太奇镜头后成绩就稳居前列,而是一直起起伏伏,直到高考前夕。

带着进名校的执念,我们踏进了高考考场。

最后的结果是,我超常发挥,顺利进入那所名校,但因为就业前景的问题没有选择自己最初向往的专业。而姜语也只差了十几分,最后选择了北京的另一所不错的大学,读了最热门的专业。

我们好像都没有完完全全地实现理想,但这一年奋斗过的足迹,已带领我们抵达另一处远方。

3

上大学后,我们偶尔会聚餐。有一天突然聊起初印象这个话题,她说:“我记得你当时梳着高马尾,眼睛总是亮亮的,虽然瘦小,但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明媚的生命力。我当时其实对你挺好奇的,但是一想到你和你当时的朋友都挺新潮的,我害怕你们觉得我落伍,哈哈哈……对了,还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冲劲儿,就像你的名字一样。”

我叫姚燃,这个名字不太像女生。我的朋友们都叫我“燃子”。

“阿语”和“燃子”的世界里,不同的人来来往往。

但在姜语和姚燃的故事里,一高一低的两副肩膀,也能相伴着走得很远很远。

(本刊原创稿件,豆薇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