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作者: 吴钩

说起“剑客”,我们想到的人物形象,往往是潇洒、飘逸的侠客,所以剑客又称“剑侠”;而说起“刀客”,我们更容易想到剽悍的江湖汉子,甚至匪徒。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以至于在汉语中,有“剑侠”而无“剑匪”,有“刀匪”而无“刀侠”之说。是因为剑比刀更厉害吗?是因为剑比刀更高级吗?

在金庸构建的武侠体系中,剑法代表了最厉害的技击术。练成邪气的“辟邪剑法”,那必是天下无敌、东西方都不败;练成正义的“独孤九剑”,也是纵横于世、难遇对手,只好孤独地“求败”。而金庸笔下最厉害的刀法,应该是《雪山飞狐》中的胡家祖传刀法吧!但胡斐的刀法也只不过跟苗人凤的剑法不相上下而已。要是碰到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恐怕只会被“秒成渣”。看起来,剑法确实比刀法高明啊!

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给人的感觉不一样0

然而,这仅仅是武侠小说家想象出来的武术世界而已。在现实世界的实战中,剑的杀伤力、攻击力其实远远不如刀。

剑纵横天下的时代只有先秦,先秦的君主、贵族、武士、刺客、战场上的士兵,都使用剑。先秦的人当然也使用刀,只不过在青铜时代,刀的质地较脆、较软,难以发挥劈砍的威力,因而在实战中的应用不如剑广。

秦汉之后,随着铁器的普及,刀的时代才宣告全面来临。剑逐渐退出江湖,被铁制的环首刀取代,战场上的将士基本已经不使用剑了。

唐代士兵最厉害的武器也是刀——陌刀。臂力过人的战士,运用一柄陌刀,可以斩杀敌人的战马,是步兵克制骑兵的利器。这个攻击力,是剑没有的。

宋人著《武经总要》,收录了当时战场上的各类兵器,其中常用的格斗兵器也是刀与枪。

在成书于元明时期的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所使用的武器,也以刀、枪为主。此外,使斧头的,使棍棒的,使鞭的大有人在。唯独使剑的很少见,只有寥寥数人。

明代的抗倭名将俞大猷著有一本《剑经》。看起来俞将军也是一名用剑高手,可他的这本《剑经》,却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里面介绍的技击术,跟剑法毫无关系,而是——棍法。

不过,剑虽然退出了江湖实战,却没有消失,而是往另一个方向发展——象征化、符号化、礼器化——最终演变成文质彬彬的装饰物,其典型为玉具剑与班剑。玉具剑就是饰玉的剑,剑要以玉装饰,当然不可能拿它当杀人利器,而是想显示剑的尊贵;至于班剑,实际上就是木剑,所谓“班剑,木剑无刃,假作剑形,画之以文,故曰班也”(《五臣文选注》)。木剑更是完全失去了作为武器的功能。

但是,剑在失去武器功能的同时,却获得了礼器的功能,被赋予特别的文化内涵,成为尊贵身份的象征符号,只有那些地位高贵的人才具备佩剑的资格。

我们知道,宋代以前,贵族与高官有佩剑的待遇。他们佩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尚勇”、武功高强,而是要显示自己的血统、地位、身份,用佩剑的礼仪,将自己与一般平民区别开来。而且,什么级别的贵族与高官应该佩带什么规格的剑,礼法上都有严格规定。

由于剑具有象征高贵身份的符号意义,而刀没有这一功能,因此,刀虽然名列十八般兵器之首,实用性远大于剑,但与剑相比,身份却低了一等,以至于有所谓“剑是君子所佩,刀乃侠盗所使”的说法。为什么剑客与刀客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原因即在这里。

在兵器市场上,剑与刀的价格也相差很大。剑如奢侈品,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刀是普通日用品,数量巨大,价格便宜。在汉代,剑的价格是刀的二三十倍。

这是因为铸造剑的工艺比刀的更复杂,还是铸剑需要的材料比刀的更多?都不是。核心的原因在于剑具有奢侈品的属性与功能,而刀没有。佩一把剑可以使自己显得身份高贵,而佩一把刀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士卒、盗贼。

武侠小说家古龙在《飞刀又见飞刀》的序文中这样写:

刀不仅是一种武器,而且在俗传的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可是在某一方面来说,刀是比不上剑的,它没有剑那种高雅、神秘、浪漫的气质,也没有剑的尊贵。剑有时候是一种华丽的装饰,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刀不是。剑是优雅的,是属于贵族的,刀却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有关于剑的联想,往往是在宫廷里,在深山里,在白云间。刀却是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出世以后,从剪断他脐带的剪刀开始,就和刀脱不开关系,切菜、裁衣、剪布、理发、修鬓、分肉、剖鱼……这些事没有一件可以少得了刀。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刀,就好像人类的生活里,不能没有米和水一样。奇怪的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刀远比剑更残酷、更惨烈、更凶悍、更野蛮、更刚猛。

(张秋伟摘自东方出版社《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一书,本刊节选,小黑孩图)

上一篇: 创意
下一篇: 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