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来写孔子简历
作者: 鲍鹏山如果我来写孔子简历,我会这么写:
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16岁,母亲颜徵在去世。孔子穿丧服赴鲁国大夫季孙氏家宴,被其家臣阳货拒之门外——这表明孔子丧失了士的身份,被鲁国上层社会拒绝。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18岁。绝望的孔子服丧期满后前往宋国。在宋国娶亓官氏为妻。
鲁昭公十年(公元前532年),孔子19岁。他回鲁,生子孔鲤,因鲁昭公贺以鲤鱼,故名,字伯鱼。这意味着孔子恢复了士的身份,并获得最高象征意义上的国家褒奖,几乎从“草根”一跃成为鲁国闻人,并且出任季孙氏家委吏之职,管理仓库。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孔子20岁。他获得升迁,任季孙氏家乘田之职,管理畜牧。
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孔子29岁。他辞去了公务员职位,做了一件开创历史的大事:创办私学。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34岁。他从洛阳留学归来,鲁国发生“八佾舞于庭”事件,昭公流亡齐国。孔子亦赴齐。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36岁。返鲁。自此直至50岁出仕前,他都安心办学教书。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50岁。他再次出仕,任鲁国中都宰,政绩显著。接下来的几年里,孔子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小司空,再升任大司寇,行摄相事。政治生涯达到巅峰。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孔子54岁。他去鲁适卫,开始长达13年的周游列国生涯。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孔子67岁。鲁季康子召孔子,孔子结束周游列国,返鲁。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孔子72岁,卒。弟子为孔子服丧3年,子贡为其守墓6年。
我这样写,用不足千字概述孔子的一生,已经足够简略。
但是,孔子自己写的简历是什么样子的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有38个字。
两份简历的区别不在于字数的多少。区别在于,我记住的是孔子在世人眼中的人生阶段和上升阶梯,孔子注重的是自我智慧的发育和境界的提升。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一般人之所以为一般人,不亦宜乎!就凭这两份不同的简历,我永远不会自作聪明地说:孔子也是一个普通人。
(阿泰摘自微信公众号“鲍鹏山”,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