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藏在板栗里
作者: 寂寞梧桐步入高三后,我的日子几乎都是掰着手指数着过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每周五下午的活动课,我跟大多数学生一样,选择在教室里上自习。有一天,我正被某道导数题折磨着,他忽然冲过来,拉开校服拉链,从怀里掏出一包东西,放在我面前。
不用打开,我隔着纸袋就闻到了阵阵香味,是糖炒板栗。
“赶紧趁热吃,我可是紧紧揣着,一路小跑带过来的。”他重新拉好校服拉链。校服很长,拉链被他拉到了最上面,盖住了他的半个下巴。
我扒开纸袋,剥开一个放进嘴里。我在心里默默计算,从学校南门到教室,小跑少说也需要十来分钟,何况在寒冷的冬天,但手中的板栗甚至有些烫手。
我尝了一个,板栗软软糯糯的,带着独有的香味。“你怎么突然想起给我买板栗了?”
他爽朗一笑:“不是你一直嚷嚷着说想吃板栗的吗?”
我和他是初中同班同学,他学习成绩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
刚接触物理这门课的那段时间,我看着课本上的示意图,串联、并联傻傻分不清楚,老师讲课速度又快,还没等我消化完这一部分,就开始讲新的内容。学习就是这样,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我的学习节奏全被打乱了,看着课本封皮上“物理”两个大字,我时常急得偷偷哭鼻子。
他撕下一张草稿纸,拍在我面前的桌子上说:“你要是不敢问老师,下次就问我,我教你。”那张密密麻麻写满了解题方法的草稿纸,我到现在还记得。
我还记得那天教室外面刮着很大的风,梧桐树叶落了一地,同学们在教室里嬉笑打闹着。尽管教室里人声嘈杂,我还是听到了他说的话。
我胆子小,性格又内向,有问题不敢问老师,甚至和男同学也很少说话。正是因为他这句话,我开始慢慢地做出改变。起初是他带着我,让我站在旁边一起听老师讲,后来我胆子大了点儿,渐渐地就敢一个人去问老师题了。
后来我时常会想,若不是当初他无意间伸出的手,我可能会一直把自己封闭在那个怯懦的圈子里。是他,把我从圈子里拉了出来。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题目,有时候劲头上来了,常常会就某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直到自习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才不得不停下。可我们还是有些耿耿于怀,便在那道题的空白处圈圈画画,直到一方说服了另一方才肯收手。
他会在考前给我画重点,和我一起复习英语单词,甚至会带着我一起预测数学考试题。成绩出来后,他还会帮我分析试卷,查漏补缺。
有他辅导的那次考试,我进步特别大。为了感谢他,第二天去学校时,我带了一包糖炒板栗给他。他笑着接下,剥的第一个却给了我。那天的板栗有点凉了,但还是很甜。
教室窗外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时间已到十一月下旬,不知哪里还零星地藏着几朵桂花,倔强地散发着难以察觉的幽香。
我恍然回过神来,他还在旁边帮我解着那道导数题。我剥了一个板栗递给他,他解题正在兴头上,含糊地应了一声:“你先吃。”
大约过了十分钟,他才抬起头来,把试卷推到我面前,给我讲那道题。恍惚间,我们好像又回到了以前,一起讨论题,一起剥板栗吃。
中考那年我们铆足了劲儿,一起考上了县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经历了文理分科、高三分班,兜兜转转又分到了一个班,做了同桌。我们一起走过中考,也将一起迎接高考。
校园时期的友谊总是最纯粹的,虽然日子总是那么枯燥乏味——天不亮的跑操、铺满课桌的试卷、晚自习结束后教室里偷偷打开的灯,但刚好有人陪着,又有着共同的目标,就能相互扶持着走过那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光。
高三那年的寒假意外地漫长,同学们都没有充足的复习资料,学校就想办法将资料送到学生手中。
县区的同学需要分批去班主任家里拿资料,我和他恰巧是同一个批次。取资料的那天,他晃了晃手中的糖炒板栗,说:“还好我家邻居是干这个的,不然还不知道上哪儿去买呢!”
我满眼惊喜,伸手接了过来,板栗热乎乎的,我迫不及待地剥了一个塞进嘴里,味道没变,依然软软糯糯,甚至比之前吃到的还要甜。
我们停在路边短暂地聊了一会儿,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许久未见,我甚至觉得像这样面对面地聊天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好在很快我们又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互相陪伴着度过高三剩余的时光。
高考结束后,他去了省外读大学,而我留在省内,我们始终保持着联络。我时常会感慨,满打满算,我们认识快九年了,光是同桌都将近做了三年。如今,我们无法再并肩战斗,很多时候都需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时常相互鼓励。
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能成为朋友的却寥寥无几,能成为好朋友的更是凤毛麟角。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友谊更显得难能可贵。
又到了板栗飘香的季节。有一天,在微信上聊天时,我打了一行字给他:“等熬过这个冬天,等我们下次见面,我请你吃板栗吧!”
(本刊原创稿件,莉莉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