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痒肉是我们身上的哪块肉
作者: 阿娴或许,世界上的人还可以这样分类:有痒痒肉的和没有痒痒肉的。
你只要在前者腰部轻轻一戳或者用羽毛轻触其脚底,他们就能笑得打滚,求饶不止;对于后者,你使出浑身解数,他们都能稳如泰山,面不改色。那么,你属于哪一类呢?痒痒肉真的是一块肉吗?
在搞清楚痒痒肉是什么之前,就不得不提到痒觉和痛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痒觉是痛觉的一种。直到2007年,孙衍刚团队根据小白鼠被注射胃泌素释放肽后出现的抓挠行为,发现了胃泌素释放肽是痒的特异性受体。后来,他们首次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痛觉和痒觉是两回事,痒觉有自己的信号传导通路。该团队在研究痒觉的道路上不断深挖,发现痒觉和人脑情绪的感知高度相关。
抓痒时,指甲和皮肤的刮擦会让我们的皮肤感受到低于疼痛阈值的痛觉,这种轻微的痛觉可以通过抑制周围痒信号的传导,暂时分散大脑对瘙痒刺激的注意力。但只靠分散注意力是远远不够的。2014年,日本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人在挠痒痒时大脑的活动,发现人在挠痒痒的时候,大脑还会释放出有着“快乐激素”之称的血清素进行应对,让人产生愉快情绪。
但是血清素的出现会减缓有止痒作用的轻微痛觉感受,大脑中又会感受到瘙痒刺激,继而引发新一轮的抓挠和疼痛,产生更多的血清素,以此循环往复。所以,抓挠虽然舒服,但它不仅无法止痒,还会让我们更痒。
痒痒肉存在的位置大多位于人体的淋巴、神经主要分布的区域,这些神经直接与我们的脑神经相连,因而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特别敏感。我们的身体随时都在预测下一刻即将发生什么,并且会根据预测相应地调节我们的感官。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痒痒肉,就是身体预测危险的好帮手,它能帮助人类在复杂的环境中顽强生存。
为什么自己胳肢自己不会痒,别人胳肢你时就反应很大呢?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莎拉-杰恩·布莱克莫尔对5名志愿受试者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是我们胳肢自己,小脑会察觉到这是我们的“自发行为”,会下意识地钝化自己强加的感官刺激,让身体忽略这种刺激,这种反应后来被神经系统学家称为“感官减弱”。如果是被其他人(实验中是机器)挠痒痒,人哪怕预先知道要被胳肢,小脑也不会发出钝化信号,就会觉得奇痒难忍。
而有的人怕痒,有的人天生不怕痒,既有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神经感受器不敏感,也有可能是因为小脑发出了欺骗信号,暗示外界刺激其实是自己所为,从而提高了自己对外界刺激的阈值。
那么,为什么挠痒痒这个动作会引发人们哈哈大笑?科学家认为,哈哈大笑也许是人体进化出的一种自我保护。即身体的敏感部位受到刺激时,会激活负责笑的神经系统,从而向对方释放出“友好信号”,以期降低对方伤害我们的风险。那些具有较好的痒反射的人能成为大自然中的幸存者,而对痒没有反应或者反应迟钝的人则逐渐被淘汰。
(言实摘自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