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里有个球鞋梦

作者: 何十月

青春里有个球鞋梦0

读高中时,不知道从哪天起,班上刮起了一股穿名牌的风潮。那时,同学们讨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各大品牌。在学校时,大家穿着统一的校服,唯一有发挥空间的便是鞋子、手表、眼镜等,球鞋则在“名牌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要戴手表和眼镜,但是所有人都要穿鞋。

从周围同学口中,我认识了许多品牌。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一些家喻户晓的国产品牌。

叶城就是“名牌热”的发起人之一。他有很多双名牌球鞋,谈起鞋子来如数家珍,还经常在社交网站上晒自己的购鞋记录。在叶城眼中,品牌也是有排名的,他最喜欢的是某外国品牌。至于我所熟知的那几个品牌,在他看来,都是“低档货”。而我的鞋在叶城那里,连排名的资格都没有,是他口中的“杂牌鞋”。

我并不喜欢叶城,许多同学也和我一样。但是叶城作为班上拥有最多名牌球鞋的人,不知怎的,大家总会高看他一眼。

在叶城的影响下,班上的同学越来越注重鞋子的品牌,和我要好的同学渐渐地都有了名牌球鞋。许多原本对鞋子无感的人,也在这次“名牌热”中希望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包括我。此前,我并不觉得穿“杂牌鞋”有什么不妥。但在如今的形势下,穿一双没有品牌的鞋,让我感到难堪。似乎穿了什么样的鞋,我在别人眼里就是什么样的人。

于是,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向妈妈申请买双名牌球鞋。没想到,她破天荒地批准了。

我接过她的手机,从应用商店里下载了某个购物软件,注册了账号,输入了叶城最喜欢的品牌。

令我震惊的是,这个品牌最便宜的鞋居然都近千元。我知道这个牌子的鞋贵,但没想到这么贵。平日里,我穿的鞋子不过是百元级别,最多两百。

虽然我也想要一双名牌球鞋,但我并不想花费爸爸妈妈辛苦赚来的钱来满足我的虚荣。而我那虚荣心也绝对不值一千元。但我真的不想穿“杂牌鞋”上学了。内心几番挣扎后,我选择了一双国产中端品牌的球鞋,三百元出头。妈妈爽快地买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时每刻都在期待装着球鞋的快递早点到来,这双鞋似乎让我对人生都有了盼头。

收到新鞋后,拆开包装,里面是双白色球鞋,37码。我脱下旧鞋,换上新鞋,在全身镜前摆弄起来。这双鞋真好看。我顿觉自己焕然一新,好像我的身价都因为这双鞋提升了不少。

第二天上学,眼尖的叶城发现了我的新鞋。他盯着我的鞋,轻轻地点了点头。叶城的反应,让我心里美滋滋的。每隔几分钟,我就要低头欣赏一番我的新球鞋。

从此,我再也不想穿我的那几双“杂牌鞋”了。

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在拥有名牌球鞋之前,我跟和我一样穿“杂牌鞋”的同学“同病相怜”。可在那之后,我也变得瞧不起他们了。可是,我只有一双名牌球鞋。这让我犯了难。

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雨,我的名牌球鞋进了水,湿透了。回到家后,我脱下袜子,脚已经被水泡得发白。

第二天,我的名牌球鞋还没干。但我宁愿忍受冰冷与潮湿,也不愿穿“杂牌鞋”上学。放学后,妈妈发现我穿的是没干的鞋,责备了我。她没收了我的名牌球鞋,说要等它干了再还给我。她根本就不懂名牌球鞋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之后的几天里,我都穿着雨鞋上学,即便那几天天气很好。毕竟雨鞋没有什么名牌和杂牌之分。

“名牌热”直到高考结束也未能散去。就这样,我升入了大学。

上大学后,升学时收到的红包、过年时的压岁钱和爸妈给的生活费都由我自行保管。我用这笔钱给自己置办了一身昂贵的行头,并且比过去更加沉迷于名牌球鞋。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两千元出头,但我一个月就要花四五千元。很快,我的银行账户里只剩下有零有整的十几元钱。我连饭都吃不起了。

我万般无奈又忐忑不安地给妈妈打去电话。她把我臭骂了一顿,生气地挂断了电话。我在电话这头什么都不敢说,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静静地流泪,而后抱着双腿蜷缩成一团,泣不成声。

过了一会儿,手机屏幕亮了,是银行转账的短信。紧接着,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她给我打了三千元。我用颤抖的声音,一遍遍地跟她说“对不起”。听到我哭,她反倒安慰起我来。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

从那以后,我不再追求名牌。

青春期的我一无所有,没有人气,没有成绩,没有运动细胞。所以我只能借助名牌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身价”。但其实,穿什么鞋,不会决定你在别人眼里的样子。你的样子,才决定了你的鞋在别人眼里的样子。

上了大学之后,虽然我一身名牌,但大家对我省吃俭用买名牌的事也心知肚明。别人不会因为我穿一身名牌,就觉得我是个“大人物”,反而在听闻我的“事迹”后,觉得我是个大傻瓜。

我们穷尽一生,似乎都在追求认同感和归属感。我羡慕叶城锦衣玉食的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但是这很难实现。所以我寄希望于外物,认为或许拥有一双名牌球鞋,就能让我离他的圈子近一点。

在中学时代,那双名牌球鞋确实曾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处境。但如果某样东西能让你立刻获得他人的赞许,那么当它收回送给你的一切时,也一样迅速。

今年妈妈过生日,我用攒下的钱给她买了一束花和一条裙子。

妈妈的笑,比我虚荣的梦具体得多。

(本刊原创稿件,胡晓江图)

上一篇: 哥哥的七年
下一篇: 那个送我回家的男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