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可以被培养成作家吗
作者: 王婧璇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热度持续不减,对话、翻译、写代码、写论文、写剧本、写新闻报道,就连完全由AI撰写的图书也即将出版。
AI真的能进行创作吗?如果让足不出户的AI创作旅行文学呢?出于好奇,我们尝试引导ChatGPT写了一段斯德哥尔摩的雪景。
作者:你知道斯德哥尔摩吗?
ChatGPT:是的,我知道斯德哥尔摩。它是瑞典首都,也是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以其富有的文化及历史而闻名。斯德哥尔摩的景点包括斯德哥尔摩城堡、斯德哥尔摩市议会厅、瑞典国立博物馆等。此外,还有许多大型商场、电影院、博物馆及剧院。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餐厅和咖啡馆,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当地人乃至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作者:那里的雪景是不是很美?
ChatGPT:是的,斯德哥尔摩的雪景非常美丽。冬季,城市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使得整座城市显得格外温馨。斯德哥尔摩有着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湖泊、森林、山脉等,这一切都在白雪的映衬下变得格外美丽。
作者:能不能用旅行作家的口吻描绘一下那里的雪?
ChatGPT:作为一位旅行作家,我对斯德哥尔摩的雪景进行描绘时,感到无比的震撼。冬季,这个由白雪覆盖的城市沐浴着曚昽的阳光,显得格外神秘而温馨。色彩斑斓的冰花从树枝上飞舞,将这个城市装点得非常美丽。湖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而森林、山脉则被一片洁白的雪覆盖;气息凛冽、耀眼夺目,使人不禁屏住呼吸,惊叹于斑斓多彩的冬日美景。
除去表达上的逻辑缺失,这些文字更像是拼贴式的作文,适用于众多场景。
再看这段文字:
“我从斯德哥尔摩搭乘夜班火车,于下午两点一刻到达瑞典拉普兰地区。11月中旬的此刻已是黄昏,或者说‘蓝色时分’,石板色的雪看上去比白雪更冷。另外5位从基律纳下车的乘客很快坐上私家车或唯一的那辆出租车消失了,空空荡荡的火车继续向挪威边境驶去。车站空无一人,我找不到人来打听酒店的方向。天空忽然被一阵急雪填满,奇特而忙乱的雪花,在一盏孤零零的路灯发出的冰柜般的寒光下飘舞。”
这段文字摘自《旅行写作指南》一书。寥寥数语,作者就描绘出当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致,借由仔细斟酌过的措辞和比喻,融入了作者自身的经历、观察、感受和审美,这样的文字恐怕是难以用冰冷的算法复制的。
不过,AI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按照以下方法,让它接受大师的写作训练,它能写出更好的作品吗?
第1步,夯实写作的根基。
在构思一个故事之前,“事实”与“记录”是素材的收集箱、灵感的培养皿,是一切创作的根基。不妨结合文字和影像等形式,记录见闻与感受。
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21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无论身在何处,他每天都坚持写作,一次写500字,常常就写在随身携带的小记事本上。纪实摄影家多萝西娅·兰格曾说:“相机是一种工具,教会我们如何在没有相机时看世界。”
写作也是一种工具,教我们如何在手中没有笔时观察日常生活。记录得越多,观察到的也越多。仔细观察能为熟悉的事物注入新的理解。
第2步,进行参与式观察。
沉浸于故事的环境中,成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尝试触摸表象之下的真相。
旅行文学作家保罗·索鲁认为,便捷的通信和社交媒体让人难以专注,会令出行体验大打折扣,他建议写作者“学习当地的语言,与当地人交流,与他们共同生活,并慢慢回归自我”。
社会学家马修·德斯蒙德曾与失去住房的人们共同生活在拖车里。他直言:“当你试图了解他人的行为时,你要尽可能全面而真实地按照他们的生活方式,来塑造你自己的生活。”
第3步,倾听不同的声音。
多元的观点和言论有时是对主题最好的阐释,保持开放的心态,才有可能遇到惊喜与意外。
村上春树曾说:“我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观察他人与世界,而不是评判他们。我总是希望自己能摆脱所谓的结论。我想让世上的一切保有所有的可能性。”
第4步,透过他人的眼睛观察自己。
来到一个新地方,不妨和当地人讨论你的个人经历、国家、宗教、性别等,了解他们对你的看法。
借助他人的视角,你可以重新认识自身的文化。正如格雷厄姆·格林所说,一旦越过边境,“你的生活便再也不同于从前”,身体细胞都宛若新生。
第5步,勤于修改。
舍弃不必要的元素,减少形容词和副词,是经许多作家认证过的、能有效提升表达效果的方法——尽管它带给他们的痛苦无异于“谋杀自己的爱人”。
苏珊·桑塔格在谈及修改经验时写道:“我从不会写得很快或者很轻松,我的初稿中通常只有少数几个有价值的元素。我必须找到这些元素并进行拓展,将没用的或无趣的统统抛弃。”
海明威作为“极简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简洁干练,仅《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他就修改了39次。
这样看来,经过交流和磨合,ChatGPT或许能够模仿人类的表达,辅助人类使初具轮廓的创意成型,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但对文学创作来说,AI依然很难像人类一样行走、观察、体验、表达情感,更难身临其境地探索未知,通过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碰撞,呈现层层积淀出的生命的厚度与温度。
(日落时分摘自微信公众号“新经典”,本刊节选,视觉中国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