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反转是引人入胜的王道
作者: 李新故事最忌波澜不惊
一位演员讲过一个故事:
我挺讨厌喝酒的。我过12岁生日的时候,我父母在酒店请了很多亲戚朋友。他们都喝醉了,没有结账就走了。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吃完霸王餐走的时候竟然没有带上我!那天是我过生日啊,可我当时就觉得自己被遗弃了,你们知道那种感觉吗?我原以为这是我的生日聚会,没想到是“告别仪式”。
我记得当时那家酒店的老板特别着急,不停地在门口张望。当时我很天真,就去安慰那个老板说:“你别着急,他们肯定会回来给钱的。你看我不是还在这儿吗?”
老板特别不爽,说:“什么钱不钱的,我家孩子找不着了!”后来,我父母酒醒之后,才把老板的孩子送回来。
这个故事虽然小,但是很吸引人,因为它有3次反转:第一次,父母没有结账就走了;第二次,走了还把自家孩子落下了;第三次,竟然不仅落下了自家孩子,而且带走了老板的孩子。
故事最忌讳的是情节波澜不惊,读起来就像白开水一样,毫无生气。一个故事,只要情节一直不可预测,就能牢牢抓住受众的心。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西游记》里的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传》里的三打祝家庄等,故事情节都一波三折,不可预测,让人印象深刻。一波三折能让情节保持足够的变化和趣味性,但是想要受众笑出声来,你需要“万万没想到”。什么是“万万没想到”呢?“万万没想到”就是情节的大反转,反转带来故事方向的巨大改变。
寻找“奇葩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会问:“我知道要反转,可是我实在想不出来如何反转,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一个办法,叫“寻找‘奇葩’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帮助你锻炼反转思维。
有个人对朋友说:“我是一个起床困难户,如果起床时没有找到足够的动力,我是起不来的。”
朋友便问:“那你是怎么找到起床动力的呢?”
这个人回答:“我每天早上起床前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豪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起床去上班。”
我们把这个小故事分解一下。
目标:早起
障碍:没有动力
“奇葩”的解决方案:看福布斯富豪榜
解决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有多种方法,就像一个人要游到河对岸,可以选择仰泳、自由泳或者蛙泳,也可以被别人抱着游过去。相较于其他的游泳方式,显然“被别人抱着游过去”这个方式会使人发笑,因为它有点儿让人意想不到。所以,为了让人感到意外,通过意外获得幽默感,从而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解决方案就要足够“奇葩”。
“奇葩”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说就是一个反转,通过反转来达到幽默的目的。
“奇葩”的解决方案重点在“奇葩”二字。解决方案一定要达到荒诞甚至令人震惊的程度,才能产生幽默感。相信大家都很喜欢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神回复”,有一些“神回复”就为问题找到了“奇葩”的解决方案。
问:“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低谷?”
神回复:“多走几步。”
问:“如何回复别人嘲笑我一个人出来逛街?”
神回复:“半个人出来,我怕吓着你啊。”
你看,“神回复”的诀窍是要放下执念,不要真的试图解决提问者的问题。上面几个“神回复”能解决问题固然很好,解决不了,能让大家哈哈一笑也是不错的。生活中本来就有很多问题无解,有些问题问得还很无厘头。不要理会那么多,你就可以活得很轻松。
解决问题不是幽默的职责,所以能不能解决问题就顺其自然吧。不要对自己太严格,放轻松,你可以更好地搞笑。
深水炸弹收尾
反转在幽默故事中应用非常多,因为反转本质上就是一种意外,而意外感是产生笑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故事当中,需要不断提供反转的情节或元素来让观众一次次地打破预期,产生好笑的感觉。一般来说,想让故事有幽默感,至少结局要进行一次反转。
“我今天很难过。”一见面我就对朋友说道。
朋友很同情:“天哪,可怜的你遭遇了什么?”
我:“我好不容易养大的柯尔鸭离家出走了。”
朋友:“找找看,也许能找回来呢。”
我:“找了,找到了,但回不来了。”
朋友:“发生什么了吗?”
我:“我在我邻居家的餐桌上找到了,他们正要开始享用。”
朋友:“太可恶了,你是怎么处理的?”
我:“哦,为了不便宜他们,我独自享用了。”
幽默故事的结构其实是一个大的段子,也遵循“铺垫+笑点”的基本规律。比如上面的故事,前后的这种矛盾感产生了意外,意外产生了幽默感。
想要给人留下幽默的印象,不一定从头到尾每一秒都在努力搞笑,如果你能在故事的最后扔下一颗幽默的深水炸弹,也能给人留下幽默的感觉。
大家很熟悉的“万万没想到”,就是幽默故事的结尾方法。结尾一定要花点儿精力设计一次大的反转。反转可能是解释一个秘密,也可能是主人公的一次巨大的损失。总之,一个故事就像一个拼图游戏,当最后一块拼图补齐的时候故事要反转,之前我们一直以为拼的是独角兽,原来拼的是河马啊!
(芦荟摘自中信出版集团《幽默感:成为更受欢迎的人》一书,邱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