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

作者: 林翌

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0

中国疆土之广大,很多地方是我们不曾踏入的神秘世界。

纪录电影《未至之境:中国的隐秘王国》从绵延万里的山脉高原,到枝繁叶茂的雨林竹海,探秘那些我们所知甚少的中国野生动物,跟拍它们平凡普通的生活日常,揭开珍稀动物们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感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时,却也依然有像大熊猫、藏狐、金丝猴等各种动物对幼崽、同伴的悉心付出。它们的团结、它们的奋进,让我们感动,并让我们懂得如何在科学的引导下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1

《未至之境:中国的隐秘王国》的第一位主人公,是我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动物——国宝大熊猫。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万年,被称作“活化石”。中国是全世界拥有大熊猫最多的国家,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能在中国不断繁衍生息,得益于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在中国的中南部,有超过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竹子所覆盖。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每年雨季,竹子都以极快的生长速度向上蹿升。而竹子,正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在中国,竹子有不止500个品种,其中,能入大熊猫法眼的只有60多种。

在竹林里,不仅有生活惬意的圆滚滚的大熊猫,还有依赖竹子生存的其他动物朋友。有的竹茎上,会有甲虫咬出的细小狭缝,它们在里面寄生繁衍,从而形成了“虫洞”。在“虫洞”里,住着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动物之一——扁颅蝠。一只雄性扁颅蝠会和12只雌性扁颅蝠以及它们的孩子,生活在一节竹茎中。年纪尚幼的蝙蝠宝宝还不会飞,全靠父母外出觅食。

在动物世界,与人类一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弥足珍贵。扁颅蝠父母会为孩子找到最适合藏匿的虫洞,而大熊猫宝宝在独立之前,也会在妈妈的怀抱和目光下,学会适应自然世界。

当陆地上出现像豹子那样的捕食者时,大熊猫妈妈会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孩子保驾护航。虽然它们看起来软软的很可爱,但作为大型动物,解决掉胆敢威胁自己孩子的捕食者,依然绰绰有余。

在大熊猫宝宝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学会怎么爬树。爬树不仅能让它们避开地上的捕食者,还能让它们强健体魄、活动四肢。但对于体形健壮的大熊猫来说,爬树的关键在于要选一棵适合它们的树。无数次的跌倒、受伤,终究会让它们在艰难中成长。

2

在占据了中国国土三分之一的大草原上,居住着各式各样的动物家庭。其中最为神奇的,当数“行走的表情包”——藏狐。以前,极少有人能够拍摄到藏狐,我们对它知之甚少。

藏狐虽然叫藏狐,但并不是西藏独有的狐狸,青海、甘肃、新疆、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部都有它们的踪迹。此外,与我国相邻的尼泊尔、印度等国家也有藏狐分布。藏狐的栖息地主要在海拔2000米至5200米之间的高原地区。为了能在高原上保暖御寒,藏狐的被毛非常浓密,蓬松且长,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很肥硕。但是实际上,藏狐是体重只有3.8千克到4.6千克的“虚胖小可爱”。

藏狐为犬科狐属动物,鼻吻部与其他同属的物种相比会更长一些。藏狐之所以脸那么大,除了因为先天骨架大,还因为它们脸上的毛实在是太多太长了。藏狐本身不喜欢与人类接触,所以它们的栖息地一直都是在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不过由于近几年人类生活区域的扩张,藏狐的身影也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影片记录了大草原上住着的藏狐一家六口,有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妹妹。孩子还小,爸爸妈妈轮流外出捕获食物,带回来给孩子们食用。趁着万物复苏、繁衍生息的时候,多囤点儿食物、多长点儿肉,好度过寒冷的冬天。藏狐最喜欢吃高原鼠兔。鼠兔是兔子的近亲,但只有15厘米长,体形极小,穿梭在地洞之间。鼠兔以吃鲜草为生,它们是吃草大户,也是中国大草原上的园丁。

外出捕食的藏狐妈妈毫无音讯,藏狐爸爸只好在附近寻找鼠兔来给孩子们充饥。孩子们暂时安静了下来,但它们不知道的是,妈妈已经不会再回来了——藏狐妈妈被藏狼咬伤,而藏狐爸爸也要承担起照顾“兄妹四狐”的责任了。它坚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让孩子们过上舒适、惬意、平稳的生活。

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1

在中国四川,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海拔森林中,同样有这样依偎着妈妈长大的珍稀哺乳动物——一只金丝猴妹妹。金丝猴宝宝从出生到长大,大多数时间是躺在父母怀里的。

父母的怀抱,能够给它们带来最大的温暖,也能保护它们免受敌人的攻击。金丝猴宝宝会在3个月的时候学着爬树、活动,和其他的小猴子进行社交活动。

一旦不幸遇到极端天气,爬得太高的金丝猴宝宝,由于还没长出厚厚的毛发,会有被冻死的危险。影片中,金丝猴妈妈抱着自己死去的宝宝,难过地抹着眼泪。它们或许也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

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2
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3

与你们同一个世界,是我们的运气4

应对低温环境,金丝猴有两种独家秘技。长长的金黄色皮毛,能够遮住它们的手和脚,让它们免受寒冷的侵袭。还有它们独特的脸部构造,扁鼻子不容易被冻伤。除此之外,它们还是全世界唯一一种能在雪地里直立行走的猴子。这让它们的双手能避免过久接触冰冷的地面,帮助它们更快行动,减少与冰雪的接触时间。但不管技能再怎样卓越,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中,让金丝猴幸免于严寒的关键,还是一个温暖的拥抱。

3

1869年,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戴维,从四川雅安邓池沟的猎人手中,收到一只刚被猎杀的幼年大熊猫,并将其制作成了标本。这具标本,也是世界上第一具科学意义上的大熊猫标本。

标本被运到法国巴黎,引起了轰动。当时,人们在惊叹之余,认为“精巧的黑耳朵、黑鼻子、黑嘴唇,简直就是戏剧舞台上化妆的效果”,并断言这张来自中国的皮毛肯定是造假之物,世界上不可能有这样的物种。当时的法国博物学界甚至还就这具标本展开了争论,虽然无果,但引来了更多人对大熊猫的关注。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初,英、美、法、德、俄等国的探险家循着当年戴维的足迹来到川西地区,除猎捕大熊猫等动物外,还采集其他珍稀动植物标本和植物种子。

据不完全统计,1869年至1946年出现了3次“熊猫热”,国外有200多人来到川西捕捉大熊猫活体,还猎杀大熊猫制作成标本,导致当时大熊猫种群受到严重破坏,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警惕。

在大熊猫热和藏狐表情包的背后,是人们对动物世界、对大自然从好奇到守护,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增强。我们彼此共生共存,相濡以沫。

动物世界简单、纯粹,但也残酷、直接,有着残忍的杀戮争夺。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学会生存的技能,是它们一生都要面临的挑战。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是地球生态环境赖以存续的关键所在。悉心呵护每一种动植物,无论大小,无论美丑,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与担当。

让我们记住著名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在他所著的《最后的熊猫》中说的话:“(大熊猫)跳脱出它高山上的家园,成为世界公民,它是我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努力的象征……能跟大熊猫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演化历程发生交错,是我们的运气。”

(潘光贤摘自《检察日报》2023年5月20日,本刊节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