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怎样和外星人联络

作者: 太空僧

我们要怎样和外星人联络0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里,主人公唐志军见到将一口小铝锅戴在头上的神秘少年孙一通,便觉得这口锅能收集来自宇宙的电波信号,“顶锅少年”的土味造型也成了这部影片的一个独特标志。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只是开了个“宇宙玩笑”,脑袋上顶一口锅不可能让人类和外星人对话。如果按照“德雷克公式”所述,银河系内真的存在高智能外星文明,我们应当如何科学地跟他们联络呢?

第一个难点:向哪个方向发信号

要在茫茫宇宙中找到外星人,就像在广袤的沙漠中寻找一粒米,难度很大。

过去半个世纪里,科学家首先尝试了直接在太阳系内寻找地外生命的痕迹。从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舱,到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再到嫦娥五号探测器,人类已在月球上的不同区域采集了大量月壤样本,但完全没有发现生命痕迹。再加上火星登陆器维京一号,以及在小行星上采样的隼鸟2号和奥西里斯-REx探测器,人类至今也没能找到地外生命。

既然我们找不到外星人,那就让外星人来找我们吧。

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决定直接向太空发射携带人类信息的探测器。1972年和1973年先后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无人探测器,分别携带了一块刻有人类画像和地球坐标等数据信息的镀金铝板;之后发射的旅行者一号和二号又分别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激光唱片,收录了地球上各种文化及生命的声音影像。它们像投进海里的漂流瓶,在浩瀚星空中漫无目的地飞行,期待能被外星人捕获。

第二个难点:如何接收信号

可惜这些探测器的速度还是太慢了。即使旅行者号能航行到距离太阳系最近的4.22光年外的比邻星,那也是几万年之后的事了。

那不妨换个思路:去接收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20世纪初无线电被发明后不久,人类就开始通过监测电磁波来寻找外星智慧生命,这项行动统称为“寻找外星智慧生命计划”。

1924年8月21日至23日,当火星运行至近两个世纪以来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时,美国宣布全国所有电台每小时静默5分钟,以排除地球信号干扰,为天文学家留出宝贵的时间接收来自火星的电磁波信号,可惜最终只收到一段杂乱无章的噪声。

直到《星球大战》上映的1977年,绰号“大耳朵”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射电望远镜探测到一串强窄带电磁波连续波信号,记录信号的纸带上打出了“6EQUJ5”。该信号似乎来自银河系人马座方向,最强的信号足足高出背景噪声30个标准差,如此强烈的信号是科学家们从未见过的。

第三个难点:如何知道外星人说了什么

上面这个奇异的信号,会是外星文明在向我们打招呼吗?

科学家在过去近50年里动用了全球各个大型射电望远镜来重复探索,却一无所获。中国的FAST望远镜也于2022年6月14日报告了检测到的异常信号,但最终也排除了地外信号的可能。

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真的会收到外星人的信息吗?没有人知道。不过即便是某次出人意料地收到类似信号,科学家也未必能快速破解,因为我们不会说外星语,甚至都不确定外星人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的,像通过调节排出体外的气体中甲烷的比例这种奇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也不无可能。

进入2023年,科学家敏锐地意识到,AI(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有可能会让我们比过去更高效、更准确地搜寻地外信号并破译它。AI不受人类思维定式和偏见的限制,可能最终会演变成寻找地外文明的强大工具之一。

人类并不孤独

有人悲观地认为,人类文明在宇宙中是孤独的。但从目前已有的科学认知来看,这种说法未必正确。以往的天文观测告诉我们,像地球一样可能拥有液态海洋并在一颗恒星的宜居带附近稳定运行的行星并不罕见。这就足以促使我们不断地探寻未知的答案。

另一方面,无线电发明以来,地球上的电磁波一直都会有一部分穿过大气电离层流向太空。100多年来,这些以光速前进的信号已经传到了太阳系外1000多颗恒星那里,有可能已经被外星生命识别。

外星人会向我们发送什么信息?我们是否应该回答?人类主动寻求与外星文明接触是否危险?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宸宸摘自《少年大学》2023年第5期,刘刚图)

上一篇: 创意
下一篇: 刺猬女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