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音乐节要带黄瓜

作者: 闫梓萌

为什么去音乐节要带黄瓜0

一个“去音乐节带黄瓜”的帖子在某社交平台火了,博主称:“在音乐节,一根黄瓜就能拯救世界……”有网友大呼“为什么我没有早点刷到这个帖子”,有网友调侃“感受到咱妈出门必带黄瓜、苹果的前瞻性了吗”……

音乐节的缺水属性,从举办位置就能看出来。音乐节举办地多为偏僻的郊区。比如,2023年北京草莓音乐节,举办地点在北京市延庆区的世园公园。

到达现场不易,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首先,来都来了,怎么都得吼几嗓子、唱两句吧,吼多了就容易口干舌燥。在音乐节巨大的声浪中,大家讲话的音量也不得不提高。因此,声带的损耗也是需要补充水分的原因之一。

在跟唱的同时,大家还会开心地“蹦蹦跳跳”。比如,在看摇滚乐队演出时,最常见的观看动作“pogo”,就是在台下跟着音乐节奏原地蹦跳,还有升级版的“mosh”,也就是在蹦跳的同时手脚乱舞,“攻击”身边的人。如果是风格更为“彪悍”的金属乐等摇滚演出,乐迷们还会进行“死墙”等更为激烈的活动。2012年,华沙大学的学者通过实验计算出,在心率为140次/分钟时,人通过呼吸排出身体的水分量,为每小时60到70毫升,大约是休息状态时的4倍。这么算下来,蹦蹦跳跳地看一天音乐节,光是呼吸流失的水分,就差不多有一瓶矿泉水这么多了。除了呼吸,你也不可能不出汗吧——人在高温下运动,身体需要通过排汗、蒸发、冷却调节体温。

虽然音乐节极其耗水,但多数音乐节不让观众自己带水进场。一方面,音乐节现场人流量大,观众自带水进场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自己带水进场可能会对音乐节的商业营收造成影响——音乐节场地里卖的水,“良心”一点的,一瓶或一杯售价为6到8元,有的则能卖到15元。

这时,小小的一根黄瓜,就能派上大用场。黄瓜的含水量高达96%。也就是说,如果你吃一根普通的黄瓜(约200克),就会摄入大约192毫升的水,差不多相当于喝了一小瓶矿泉水。

当然,含水量高的食物不止黄瓜一种,但含水量高同时含糖量低的,黄瓜排第一。含糖量高的食物,即使含水量也高,吃完后,我们摄入的液体渗透压高于人体的渗透压,也会引起渗透性利尿,反而加重口渴,所以不适合带去音乐节。

(呵呵摘自微信公众号“壹读”,视觉中国供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