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能力埋伏在哪儿

作者: 赵静

你的能力埋伏在哪儿0

进入高中两周,每天回到家,孩子们总是有很多新发现跟我分享:侠女气概的女同学,爱抠鼻孔的男同桌,个性十足的音乐老师,故作严肃又憋不住笑的班主任……

看着她们兴奋的面孔,我很羡慕,少年对新事物无限的好奇与热情是生命中最耀眼的光。作为回应,我也想对她们说一些我对高中生活的想法。

对于处在志学之年的她们,高中是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一路上要攀登巍峨峻岭,穿越热带雨林,也会望见满天星辰,感受风吹麦香。在这条路上,我希望她们终将学会辨明方向、坚持自己、为梦想而奋斗。

看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开学典礼上对新生的一段讲话,他说:“大学只是社会这所大学校的前奏曲。”

其实,在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之前,所有的校园经历都是前奏曲。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们离社会越来越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被评价,也受教育;我们遭到失败的打击,也品尝成功的喜悦;我们不能拒绝竞争,但也收获纯真的友谊。

在这段前奏曲的高中部分,明快与低沉的音色不断交替。在逐渐频繁的学业瓶颈期和与周遭的磕碰中,我们要学习与自己相处、与现实相处,学习以悦纳的心态面对自己,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在越来越难的考题中,我们会发现仅靠课本知识不能再轻易取得满意的成绩了,必须自主地获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三年之后就要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了,我们必须正式面对自己的内心,认真绘就未来的蓝图。

这些能力并非半路杀出,而是早早就埋伏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而且不仅仅埋伏在我们的生活经历里,更埋伏在幼儿园的绘本里、埋伏在小学的《西游记》和《哈利·波特》里、埋伏在初中的《红楼梦》和一本好杂志里……说远一点儿,我们一生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埋伏在阅读中。毕竟,一个人的智慧,面对累积了数千年人类智慧的书籍,终究是浅薄的。是的,还是要说到阅读。也许你会问,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随时随地能接触任何信息的时代了,书本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书本是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而网络是随机的、碎片化的。

学生时代的分分秒秒都很珍贵,限于认知水平,开卷也并非对我们都有益,选择一本好的读物格外重要。

就以我们的这本杂志为例,它因青少年而生:在杂志里,我们能够在芸芸众生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可以看看别人的心路历程,他们是如何走出困境的;不愿跟周围人说的心里话,可以朝着“树洞”一吐为快;与父母、老师发生不愉快,可以看看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他们有哪些困惑?站在他们的角度再看自己的行为,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知识库存亮红灯了,就翻开“天下”版块,在这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趣谈无所不包;对着作文本无从下笔,就打开“读写”版块,名家巨匠会从基础的写作技巧说起;对自己的未来迷茫了,就翻开“人物”版块,从那些有本事、有信仰、有追求的人身上寻找自己前行的方向……

说孩子的高中生活,最后还是忍不住拐到了杂志,似乎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我们认真地做这本杂志,认真地为青少年量身选文,偶尔自夸似乎也不过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希望我们能够让更多孩子看到诗与远方,守护他们的无敌青春。

(本刊原创稿件,视觉中国供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