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亲爱的人,你不该是我的“情绪垃圾桶”

作者: 东风破

最亲爱的人,你不该是我的“情绪垃圾桶”0

物理学上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电荷遇到与自己不相熟的异种电荷时,会难得地收敛起自己的“坏脾气”,忍耐着对方的百般靠近。然而,对于自己最亲近的同类,电荷往往会不遗余力地将对方推开,骨子里的狠厉完全不加掩饰,仿佛早已预料到对方不会还手一样。

换作我们人类也是如此。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当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譬如父母时,我们往往会处于松弛状态。在他们面前,我们几乎不会有任何包袱,因为我们最坏的一面,早已有意或无意地在他们面前展现过了。由于爱的维系,即便知道我们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他们仍然不会弃我们而去。于是,出于心理上的惯性和依赖,我们越发恃宠而骄,甚至把最亲近的人当作自己的“情绪垃圾桶”,将糟糕的情绪肆无忌惮地倾泻给他们。

我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将满身的刺扎向妈妈。一遇到父母,我的情绪就像饱胀的皮球,哪怕是吃饭这种小事,都能引发一场战争。

记得那次考试失利,我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即便到了吃饭时间也不肯出门。妈妈跑来敲门,温和的呼唤声却换来了我不耐烦的吼叫。即便被我吼了,她也没有生气,仍然耐着性子唤我。她的呼唤声竟让我涌起一种诡异的满足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我没有那么差劲,证明我是被爱着的。得益于这点儿满足感,我决定暂时顺着她的意,开门出来吃饭。

妈妈端着刚出锅的辣椒炒肉从厨房出来,饭菜的香气在鼻尖蔓延,她脸上挂着的笑却深深刺痛了我。那一瞬间,我心里别扭极了:没看出来我很难过吗?我都这么难过了,她怎么还笑得出来?心中的怨气横冲直撞,似要将我整个人吞噬。无处发泄的我便没事找事儿,对着饭桌上的辣椒炒肉找事儿。有一种自己淋了雨,也要将他人的伞撕烂的报复心理。

我挑起一块肉,却并不急着放进嘴里,反而左看右看,仿佛在观察昂贵的拍卖品有没有瑕疵。一番仔细观察过后,总算让我抓住了小辫子——一粒“罪恶”的辣椒籽牢牢地粘在肉上。我装模作样地甩了一下,对于难缠的辣椒籽而言,如此微弱的力气无异于挠痒痒。大约是身体里潜在的表演人格在作祟,我“啪”一下放下筷子,抱怨声脱口而出:“你怎么没把辣椒籽去除干净啊?你不知道我牙齿不好,吃辣椒籽容易塞牙吗?”说着,我便仰躺到沙发上,与那盘菜拉开距离,大有僵持到底的意思。

妈妈见状,立刻把那粒辣椒籽挑掉,冲我赔着笑:“好了,妈妈把它挑走了,不碍事的,快吃饭吧。”但是这场由我单方面发起的战争已经开始,我是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偃旗息鼓的,好像不闹出个什么名堂,就显得我很没面子。我把嘴噘得高高的,不依不饶道:“哪有,我都看到了,一盘子的辣椒籽,挑都挑不过来,我不吃了。”说罢,作势要回房间。至于辣椒籽有没有多到那个程度,其实我并不知道。我之所以能这么脸不红心不跳地扯谎,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妈妈的软肋,并且不管不顾地利用了这一点顶得她哑口无言。

妈妈手足无措地拉住我,苦口婆心地劝道:“不吃饭怎么能行。乖,吃一点儿吧,课业那么重,不吃饭身体会受不了的。”她的句句良言,却只得到了我毫不留情的拒绝。妈妈不自觉地拽着衣服,关切地看着我,欲言又止,仿佛一个无缘无故被批评的小孩子。事实上,她的确没有做错什么,本该由我自己消化的怨气,此刻被我不道德地尽数塞给妈妈,这一切对她来说完全是飞来横祸。大概是情绪已经得到发泄,看着她可怜的面容,我的负罪感姗姗来迟。只要她再好声好气地劝我几句,我便会顺着她给的台阶下来。

事情却没有像我预料的那样发展。妈妈的眼睛亮了一下,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好主意。果然,她欣喜地说:“不喜欢吃我做的,那我出去给你买好不好?就去你最爱吃的那家店买。”说罢,她不等我的回应便拿起钥匙出了门,好像我的拒绝声在后面追赶她一样。

这下,空旷的屋子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负罪感后知后觉地将我包围。冷风透过窗子溜了进来,将我的心口吹得拔凉。桌子上的那盘辣椒炒肉已经慢慢变凉,可被我泼了冷水的又何止这一盘菜!我又想起妈妈出门前的无奈与无所适从,感觉心像被什么扎了一下。随着客厅钟表的“嗒嗒”声,我在心里骂了自己无数遍,觉得无颜面对妈妈。

一分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焦急的等待过后,妈妈终于回来了。大冬天里这么平白无故地跑一遭,她的脸颊和耳朵被冻得通红。看到我,她像拿着战利品讨要夸赞的士兵一般,把饭盒放到我面前。我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我猛地起身抱住她,将头埋进她的颈窝,哽咽着连连道歉。妈妈慈爱地拍了拍我的背,开口道:“好孩子,别哭了,我知道你压力大。”她像宽阔的海,总能包容我的任性,即便我固执地往里面丢刀子,她也总能用温柔与慈爱将其融化。她从来不会喊疼,以至于我习惯性地把源源不断的戾气倾倒给她。我像个阴暗的小丑,在她慈爱的“照妖镜”下无地自容。我抹了抹泪水,在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把负面情绪发泄到亲近的人身上。

读到这里,不妨花几分钟回忆一下,你有过把亲近的人当作“情绪垃圾桶”的经历吗?其实排解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时候,直白地说出来会让自己好受很多。

只要你愿意,我们最亲近的人就会是很好的倾听者。如果说转嫁戾气是无法解决问题,并且害人害己的掩耳盗铃,那么恰当有效的沟通则是打开天窗,直面问题本源。千万不要像我这样,当个闷葫芦,什么也不肯说,然后随意把情绪发泄到亲人身上,这样只会让彼此伤心。破碎的感情很难被复原,即便勉力修补,也会留下清晰的裂痕。不要等到一盏盏亮起的灯都熄灭后才幡然醒悟,不要等到绿洲变为满目疮痍的垃圾山时,才蓦然忆起旧时的温情。

(乔乔摘自《时代青年·哲语》2023年第7期,与鱼图)

上一篇: 快乐是一种能力
下一篇: 幽默与漫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