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猪龙

作者: 张颖

红山文化玉猪龙0

玉猪龙是用玉雕刻而成的器物,通常为猪首龙身的形象。其身体呈弯曲的C字形,头部较圆,面部特征突出,包括明显的眼、鼻和嘴。尽管被称为“玉猪龙”,但它并不完全符合现代人对猪或龙的具体想象。据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远古人类结合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想象所创造的一种神秘图腾。

玉猪龙的制作材料主要是透闪石,俗称软玉,颜色多样,常见的有绿色、白色、青色等。由于玉石本身的坚硬特性,加上当时工具的限制,雕刻玉猪龙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耐心。工匠们通过打磨、镂刻等技法,将冰冷的石材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玉猪龙的故乡在西辽河,牛河梁遗址(坐落在朝阳市凌源和建平交界的山梁上)出土了多枚玉猪龙。牛河梁遗址的发现使考证多年的古玉器断代问题“一锤定音”,红山文化考古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发掘中,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zhǒng)4号墓出土了一对玉龙令人瞩目。这对玉龙在墓主人胸部左右相背而置,形态相近,初见时让考古工作者欣喜若狂。一枚高10.3厘米,宽7.8厘米,厚3.3厘米,淡绿色,微泛黄。通体精磨,光泽圆润。背及底部有红褐色斑块,疑为河磨玉的皮壳部分。兽首的短立耳较大,目圆而稍鼓,吻部前凸,有鼻孔,口略张开。另一枚用白色蛇纹岩制成,个体较小,通高7.9厘米,宽5.6厘米,厚2.5厘米。头部刻画的线条甚为粗简,神态的表达不如第一枚。这两件玉猪龙是首次发掘出的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价值意义重大,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成为牛河梁红山文化标志性文物。

牛河梁遗址是迄今为止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红山文化玉器数量最多的地点。从在牛河梁积石冢中心大墓发掘出的玉猪龙及其他玉器均可看出,红山玉器加工工艺非常成熟,大体有选料、切割、钻孔、抛光4个步骤,体现出先民们的工艺水平、审美情趣与精神信仰。这些玉器质朴精美,种类繁多,有人物,有龙、凤、鸟、龟,有斜口筒形器、勾云形玉佩,有玉镯、玉环、玉璧等。

玉文化贯穿了中华文明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人们常说君子如玉、金玉满堂、玉树临风……“红山归来不看玉。”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玉器从造型、用料、工艺所体现出来的水准,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先民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窗口,也是我们探索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线索。

2024年11月,辽宁省地震局正式聘请辽宁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猪龙,为辽宁省地震局数字IP形象大使。玉猪龙将应用于辽宁省防震减灾各类活动中,用途包括微信表情包、文创产品、套头玩偶、周边等,持续推动玉猪龙多场景应用、全领域展示,不断提升玉猪龙IP形象影响力。

上一篇: 一条棉被
下一篇: 走进法院当“法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