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 静待花开
作者: 曹银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爱的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一、疏导 “小淘气”的脾气
王勉(化名)是班级里的“小淘气”,经常与人打架、上课爱溜号、老是不做作业……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其他同学向我告他的状。
一次课堂上,我见王勉高高举起了手,于是立刻请他作答。他有些紧张,回答时结结巴巴的,班里的石浩(化名)同学当场笑出声。我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王勉顿时闹起脾气来,跑出教室。
见此情景,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我立即追出门外,叫住王勉:“现在是上课时间,有事情下课解决,不能耽误自己和其他同学学习。”王勉默默地跟着我回到了教室。虽然人在课堂,但我看得出他始终没有冷静下来。
下课后,王勉来到办公室找我。我拉住他的手,对他刚才那么生气表示理解,告诉他如果我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也会和他一样不高兴。听到我这样说,王勉抬起头注视我,眼神“亮”了起来,一脸委屈地向我吐苦水:“石浩太气人了!”于是,我认真地做起了“倾听者”,然后以“知心人”的身份与王勉一同分析以他那种方式生气是否“合算”。
王勉频频点头认同我说的话,并和前来道歉的石浩握手言和。回到班级,我表扬王勉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宽容大度,也表扬了石浩真诚道歉、知错就改,一次小矛盾让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
二、给“潜力生”以希望
我曾经中途接过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叫佑佑(化名)。佑佑经常作业不做,考试基本都是不及格。他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不大出声,但平时劳动积极,跑步很厉害。我想到要利用其优点克服缺点,于是安排他当劳动委员。他每天早来晚走,监督班级卫生工作,脏活儿累活儿抢着干。
一次放学后,我跟佑佑谈心,告诉他除了劳动,学习也要跟上来,以身作则其他同学才会服气。他瞪大眼睛,诚恳地说:“老师,我会努力的!”为了调动佑佑的积极性,课堂上只要他举手,我就给他机会发言,无论对错都给予肯定。一开始他完不成作业,我叫他在我旁边做。渐渐地,作业写完了,书写工整了,答对的题目也多了……每进步一点,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
沉浸在夸奖中的孩子,改变是明显的。运动会上佑佑为班级拿到了好几块金牌,语文的单元检测也从30分、40分、50分慢慢增加,学到第四单元他终于取得了60多分的好成绩。我特意给佑佑的爷爷打电话,表扬他在学校的点滴进步。爷爷的方言不好懂,还让他的姐姐当“翻译”帮我们沟通。
像佑佑这样的“潜力生”也有上进向好的愿望,对他们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让他们看见希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让“慢孩子”快起来
我们班的路队长明明(化名),工作十分尽责,会督促同学们快速站好队,带队出校门时会领诵古诗,路队出现问题,我一个眼神他就能领会,并且快步走上前去解决。
一个周六,我在家批阅测试卷子,发现明明的试卷空了半面,得分仍在及格线上。这个孩子基础是不错的,为什么题没做完呢?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了解到孩子在家写作业就很磨蹭,总是让家长催着做……看来需要改变他拖拉的习惯。起初,我采取时时催促的方式,但发现收效甚微。
转机很快出现了。一天,明明的英语课文没背完,放学要被老师留下“加餐”,他忐忑不安地找我请假。我和颜悦色地问:“为什么不能随路队走了?”“课文没背完……”他小声嘟囔着。“现在离放学还有10分钟,你马上去背,能完成吗?”“我试试!”明明同学的声音里有几分急切。本来,以他平时的拖沓劲儿,我以为路队长要换人了,没想到在即将跨出校门的那一刻,他气喘吁吁地追了出来,课文竟然背完了!
第二天,明明说他怕这一周都要留下背诵,让我先找一个替代他的人。我借机夸他:“昨天你能那么快速地背好课文,以后也能!”也许是我的夸奖给了他自信,渐渐地,我发现他好像真的变快了,背诵、作业都会按时完成,考试也能答完卷子了。
转变学生的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要带着爱走近学生,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不过花期不同。我相信,在爱的教育下,像王勉、佑佑和明明一样的学生,都会迎来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