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岫岩玉雕

作者: 李中粮

走近岫岩玉雕0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过:“如果用一种文化来代表中华文化,这就是玉文化。”中国人对玉的喜爱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作为被古人挑选出来的“石之美物”,玉被赋予了吸纳自然山川之精华、凝聚人间美德的特点,成为君子的象征,在孔子的眼中是最高的道德典范。

如果要讨论最出色的古代玉器,那就不得不提辽宁岫岩所产的玉石。从中国最早的玉制品——旧石器晚期的玉制砍斫(zhuó)器,到新石器早期的玉斧,再到震撼整个中国的红山玉龙,还有清朝皇太极时期刻有“皇帝奉天之宝”的传国玉玺以及乾隆时期刻有“国朝传宝记”的玉玺,都是使用岫岩玉制作的。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半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构造孕育了丰富的玉石资源,当地人就地取材,创造了岫玉文化,以玉雕为代表。一块玉石在没有经过匠人精心雕琢之前,无论外形有多美,玉质有多好,与普通石头的价值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一旦匠人将他们的技艺和心血倾注其中,玉石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变得鲜活起来,凝聚了属于自己的灵魂。这个时候,玉石才开始向艺术品转变,也开始有了非同寻常的价值。

岫岩玉雕起源于清末民初,属于中国北方的文化流派,长时间受到北方民族民间文化的滋润,并吸收了地方民间艺术形式如木刻、石雕、泥塑、剪纸、影视艺术等的精髓,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岫岩玉雕的代表作品有“华夏灵光岫玉塔熏”和“蝈蝈篓”,这些作品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岫岩玉雕以素活见长。所谓素活,就是仿照秦汉以来的炉、瓶、鼎、薰等古器物,用玉石雕出来。岫岩玉雕的造型大多简练古朴,讲究平衡、稳重,以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的含蓄、内敛为特色。

岫岩素活技艺承袭了中国传统玉雕技法的精髓,难度非常高,在玉雕行业内也会引发惊叹。首先是选料难。其他的玉器对玉料的形状、颜色没有太多要求,可以根据玉料的形状来设计,而素活玉雕作品大多是方形或者圆形的,需要将多余的玉料去掉,废料比例也很高。颜色上,素活要求玉料的整体颜色均匀,没有任何瑕疵,这也增加了选材的难度。其次是工期长。从选材、打磨、设计、雕刻到抛光完成,一件素活作品的工期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最后是标准高、技术难。素活作品的造型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有个俗语说“墙子直、壁子平、口子严”,摆放后要求稳固平整。素活中有很多“链活”,包括十几个到上百个环,每一组都是透过整块玉料进行雕刻,如果其中一个环做坏,整个作品都会毁掉……我们说岫岩玉的历史漫长,匠人的玉雕之路更是漫长。

近年来,岫岩玉雕刻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通过引进现代科技手段,融合当代审美观念,作品更加精细、立体、生动。创作者们在保持古典风格的同时,还尝试着结合当代元素,赋予作品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例如,将玉雕作品与金属、木材等材质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形态。

另外,岫岩玉雕刻的传承也得益于对技艺的传统教育和培养。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资玉雕工艺学校的建设和培训机构的发展,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掌握技艺的机会。同时,举办各种艺术展览与比赛活动,鼓励创新和交流,推动了岫岩玉雕刻的繁荣和发展。2006年,岫岩玉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岫岩玉雕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