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读书日
作者: 董红刚上小学时,我不知道家附近的超市和游乐场在哪里,却清楚记得图书馆的位置,不是我喜欢去,而是父母都喜欢看书,每到周末他们都会带我去。
家里办了一张借书证,一次最多只能借五本书,一开始,我大方地表态:“我不占用宝贵的借书名额了。”结果遭到了父母一致反对,最后商定:他俩每人借两本,我借一本。于是,不爱看书的我每次都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丛里硬着头皮挑出一本书,然后心里打着小算盘:借是借,我可不一定看,书哪有电视好看呢。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父亲便“巧立名目”,把每月的23日定成家庭读书日。家庭读书日那天,父母再忙都会把手里的其他事情放一放,全家聚在一起分享一个月的读书体会。不喜欢读书的我总希望在那一天里,时间的马儿能跑得快一点儿。
因为借的书压根儿没好好读过,随便说一下子就会露出破绽,我只能提前做些功课,用得最多的办法就是在网上搜几段话暗暗记下来。起初父母还算满意,可当他们再追问具体细节时就发现了漏洞,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严厉的批评。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一次读书日,我开始假装头疼恶心,谎称一看书就迷糊,父母居然相信了,让我躺下好好休息。那一天终于能轻松度过,我不禁暗自窃喜。可第二天早上见我活蹦乱跳的样子,父亲便郑重其事地通知:读书日分享并没有取消,改到当天晚上。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投机取巧了,每天都踏踏实实读书,因为相比那些歪门邪道,读书似乎更容易一些。而且我知道,只有每天都认真读书,才能在每月的读书日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体会与收获。
为了鼓励我读书,母亲送给我一个透明的月亮形状的储蓄盒,她还耐心地教会了我用彩纸带折星星。母亲告诉我,读完一本书就向储蓄盒里投一颗星星,看看我需要多久能创造出一片星光灿烂的天空。明知道这是母亲诱惑我多读书的小伎俩,但我也愿意上当,因为母亲说得好浪漫啊,我也想看一看那个月亮被群星点缀的模样。
我认真读的第一本书是《活着》,第一次读时,只看到了生命的悲催和苦难,绝望到窒息。第二次再细读时,从福贵的身上学会了珍惜,学会了乐观,学会了感受生命的力量。读罢掩卷,那种感觉像是从幽谷中走出来,清醒冷静,淡定从容。于是,我知道了书真的会给人滋养与引领,竟开始喜欢上了读书。
在《平凡的世界》里,我学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了斗志,相信了爱与希望,下定了挑战生活、勇追梦想的决心;在《小王子》里,我知道了要珍视亲情和友情,同时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必须从内心深处理解和感知;在《额尔古纳河右岸》里,我懂得了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获得了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超然。
一读再读,很快便一发不可收拾,借书证的名额在我的强烈要求下重新划分,这回是我借三本,父母每人各借一本。每读一本书,我就向那个储蓄盒里投入一颗星星。我也开始相信:在一本本书的陪伴下,我的天空早晚会星光熠熠。
直到现在,我已经告别学生时代,并在外地开始工作,但我们家庭读书日的活动依旧进行。视频里,当我对一本书侃侃而谈时,父母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笑意盈盈。我也暗自下决心:有一天当我成为妈妈,也会把家庭读书日传承下去,读书永远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