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进课堂

作者: 王天抒

皮影戏进课堂0

今年,义县宜州小学共成立44 个社团,涵盖了运动、艺术、语言、传统文化及开发智力小游戏等多个领域,其中17 个被评为精品社团,27 个归类为普通社团。在众多社团中,皮影戏社团尤为引人注目。

在义县宜州小学,有一间非同寻常的教室。这里不仅是皮影戏的传承地,更是孩子们创造和学习的乐园。通过亲手绘制、雕刻、上色,孩子们将古老的皮影艺术转化为一场场视觉盛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不一样的光彩。

美术老师郑任是皮影制作的传承人,她坚信让孩子们动手参与是令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扎根的最佳方式:“这间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和孩子们共同布置的,所以对这里也比较有感情。起初,孩子们对皮影戏并不了解,但在亲自制作皮影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被这种艺术形式吸引。”

让皮影戏进课堂,不仅是教授技艺,更是一次次文化探索之旅。皮影戏的内容和主题非常多样,既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有一些现代创编的剧目。以孟姜女的故事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能会直接讲解,或者通过书籍和图片来介绍。然而,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这种传统的讲述方式可能难以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这时,皮影戏的介入就显得恰到好处。当孟姜女的故事以皮影戏的形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这个古老的故事突然变得生动起来。孩子们不再是被动地听故事,而是通过观看皮影的动作、表情和场景变换,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和角色情感的变化。这种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

“孩子们在画民族服饰的时候,了解了很多民族,知道我们各民族要团结在一起;画美食的时候,体会到还是我们中国的美食更有味道。”郑老师鼓励孩子们画自己的皮影人物,创作自己的故事。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比如挂在墙上的《老鼠娶亲》《地道战》等作品,就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稿、自己制作的。

在校园艺术节和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中,孩子们精心准备了自己的皮影戏表演。他们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如《西游记》《小羊过河》等,在这些演出中,五六个孩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们灵活地操作多根杆,使得角色在舞台上跳跃、打斗,场景变换丰富,让观众们沉浸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有几个孩子的皮影戏作品还登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高的荣誉,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现在,皮影戏社团活动成了孩子们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极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回君校长认为,在参与制作和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造型艺术、色彩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美感以及皮影艺术所蕴含的浓郁乡情,这样的经历可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伴随他们成长,成为未来他们探索艺术的动力。

上一篇: 海城高跷
下一篇: 让书香“流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