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伊凡
作者: [美] 凯瑟琳·艾波盖特/原著 王玮/缩写
图:吴新明
凯瑟琳·艾波盖特,1956年生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独一无二的伊凡》《一只叫科伦肖的猫》《许愿树》《怪物守护人》《独一无二的鲍勃》等多部深受各国少年儿童读者喜爱的畅销作品。《独一无二的伊凡》取材于真实事件,经过作者的适度虚构与精心构思,搭建起了这个关于友谊、艺术和希望的故事。小说荣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后被改编搬上银幕。
我是伊凡,一只大猩猩,人们也叫我“独一无二的伊凡”“大力士银背”等。有生以来我花了不少时间,学会了辨认人类的声音,并且把一些字母串联起来,变成有意义的东西,甚至还揣摩人类的思想。没错,我很聪明,而且有耐心。
我是一只住在商城里的“马戏团猩猩”,麦克是我们的老板。我和大象史黛拉、小狗鲍勃等提供动物表演服务。我的领地在环形区域的一端,是一个三面镶嵌玻璃的大“笼子”,我能够看到整座商城的大部分和一小部分外面的世界,比如高速公路边褪色的马戏团演出广告牌。
每天我们在麦克的驯导下表演三场,其余时间便待在“家”里,任凭逛商场的顾客们近观,当然我也会借机观察人类的世相百态。
曾经,马戏团的生意出奇的好,如今却日渐式微。当年麦克买下幼小的我,把我喂养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7年。年轻时我以为自己是地球上最后一只大猩猩,直到在电视中看到另外一只大猩猩,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我的同类。如此看来鲍勃说我是世界上最孤独的大猩猩还真有道理。有一天,麦克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唉,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可爱了!”我理解他的苦衷,他指的是我的表演以及马戏团的生意暗淡。
商城保洁员乔治和他的女儿茱莉亚是我的朋友。茱莉亚一放学就来商城,她爱画画,画我,也画其他动物。我也爱画画,涂涂抹抹,就是一幅现代派绘画作品。茱莉亚给了我一些纸和蜡笔,我们互称对方为天生的艺术家。后来麦克发现了商机,将我的画卖到20美元一幅,并颇有感触地说:“看来你还是可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的。”从此我的画纸和画笔便源源不断。
大象史黛拉年事已高,身体日衰,到后来连一天三场的演出都支撑不下来了。乔治恳求麦克请一位兽医来给史黛拉看看病,麦克以财务紧张为由未予理睬,却从其他马戏团买进一头象宝宝露比,盘算着如何为马戏团多赢得一些票房。露比从史黛拉那里得到了母爱,史黛拉却很不希望露比重复她的命运。临终前,她把露比托付给我,叮嘱我一定要拯救露比。
史黛拉的死深深地触动了我。我该如何兑现对她的承诺呢?我救不了露比,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永远不要忘记你是独一无二的伊凡!”史黛拉的话又在我的耳畔响起。是啊,在大部分时间里,看着这个世界从我面前经过,脑袋里只想着吃香蕉、画画和睡觉,可是在我的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另一个伊凡。
这样想着,我渐渐知道自己该怎样做,该如何朝着兑现承诺的目标前进了。我不再画眼前的东西,而是画脑子里的东西。白天为麦克画,画单幅画——我的作品的售价在不断抬升;晚上为露比画,画拼图——不是为了取悦露比,而是为了拯救露比。给麦克画的画我随时上交,给露比画的画却偷偷藏起来。终于有一天,我把这些画交给了茱莉亚。茱莉亚在我不断的示意下将这些画反复拼接,最后终于发现这些抽象画拼图后竟是一幅具象画:森林、象群,还有H、O、M、E几个字母。茱莉亚把这一惊人的发现告诉了爸爸,讲解了我的用意。乔治问女儿怎么知道这些,茱莉亚自信地回答:“因为我是艺术家,他也是艺术家。”在女儿的鼓动下,乔治将我的画贴到了马戏团演出的广告牌上,立刻引起轩然大波。
第二天,商城涌进大批记者和动物保护组织人士,不过他们都不是来看演出的,而是前来调查与抗议。茱莉亚向大家介绍了我画这幅画的意图,介绍了死去的史黛拉和刚来不久的露比的情况,一时间“拯救露比”“解散马戏团”的口号声响彻商城,搞得麦克狼狈不堪,一怒之下开除了乔治。
动物保护组织将马戏团的动物搬迁到国家野生动物园,马戏团关门,麦克破产。乔治、茱莉亚父女前来与我道别,并相约不久之后我们还会再见——动物保护组织已答应推荐乔治到动物园工作。小狗鲍勃拒绝与其他动物一起搬迁,他清楚自己不是野生动物,他已决定投身乔治和茱莉亚。临别前鲍勃问我:“到了动物园后,其他大猩猩会接纳你吗?”我则兴奋且自信地回答:“不但会接纳,我还会赢得他们的尊重,别忘了我是‘大力士银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