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盲盒
作者: 安生简
古早通讯装置
眼前的盒子,泛着银灰色冷光,四四方方,通体光洁。
林冬丹盘腿坐在盒子面前,先是静静观察了一会儿,而后拿起盒子摇了摇,没有任何声音,低头闻了闻,没有丝毫怪味。
里头会是什么呢?林冬丹直勾勾看着盒子,怀疑父母的礼物会不会只是一个谎言。
盒子上贴着物品介绍:“时空盲盒,储藏着历史记忆的盒子,你会开出一个惊喜,还是惊吓?”
这是最新流行起来的潮流玩意——时空盲盒。所谓“盲盒”,就是只有在开启它之后才知道里头装着什么的盒子,而时空盲盒里装着的都是一些有了年头的东西。也许,正是因为不知道会开出什么,才让人们有了冒险的快感。林冬丹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买过盲盒,有同学开出过古钱币,也有同学开出了一段历史资料片,最稀奇的是一份古代报纸,要知道“纸制品”在2987年已几乎销声匿迹。
林冬丹终于还是点了点盒子上的开启按钮。“啪嗒”,掉下来一个扁扁的黑色物体,林冬丹细细观察着这个黑色物体——它有些旧了,身体上分布着几道划痕、几处磨损,即使如此,还是有一种简洁设计的美感,同时泛着林冬丹熟悉的金属光泽。
“没电了?”林冬丹自言自语。
林冬丹站起身,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她才记起,自己的新腿和身体还在磨合期,几个月前,她出了车祸,截掉了一条腿,虽然医生给她配置了新的生化腿,但仍然时不时会有排异反应。
一双大手扶住了林冬丹。
“怎么样,喜欢这个礼物吗?”母亲的眼中透出热切与一点儿小心翼翼,父亲也站在一旁看着她。
林冬丹怔了怔,她不知道父母是不是一直在暗处观察,自从她的腿受伤之后,一家人的关系就变得有些奇怪。
林冬丹把黑色电器递给母亲,说:“这东西应该是没电了。”
父亲从母亲手中接过电器,细细翻看,说:“这不是我们现在用的接口型号,没关系,总有办法。”
一个小时后,母亲脚步轻盈地来到林冬丹身边,说:“好啦,充好电了!”
“嗯。”林冬丹接过电器,放在桌上。
“你慢慢研究,我们出去了。”母亲拽了拽父亲,两人离开了。
林冬丹关上门,拿起电器又瞅又闻又敲,小小的屏幕忽然亮了起来。林冬丹咧了咧嘴,她发现,自己开出的这个东西可能比之前她听说过的任何一个都有趣,这个小小的电器里有游戏,有购物软件,还有很多前人的生活资料——图片、信息、语音……女孩在网络百科里进行检索,发现这玩意名叫“智能手机”,是一种古早通讯装置。
“以前人这么喜欢社交吗?”林冬丹浏览着手机中的几千条信息,默默吐槽,“一天的手机使用时间长达三四小时,他们哪来那么多时间啊?”不过想到自己出了车祸后,一直蜗居家中,时间陡然多了起来,她就住了口。她翻到手机的媒体库,这里储存着几百上千条视频、无数张图片,还有手机主人的自拍——这是一个风格独特的男孩,长长刘海遮住左眼,显得有些文艺,但微微眯着的右眼又透露出一股俏皮。
林冬丹看着书房落地窗外的月牙,再看向屏幕中男孩月牙一般的笑眼,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时空重构
“父亲,你能帮我申请社区的空间模拟室吗?”在他们这个时代,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休闲中心,空间模拟室是休闲中心的标配。所谓空间模拟室,外观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小房间,实质是一个电子空间,只要插入对应芯片,即可模拟还原所有芯片中设定的内容。
“为什么要申请这个?”
“最近在家待得太闷了,我想换换环境。”
父亲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他静静凝视着林冬丹,眼神充满探究,但他把所有的疑问压了下去,说:“好,我去写个申请报告。”
事实证明,申请空间模拟室并不麻烦,很快,林冬丹就获得了每日三小时的空间模拟室使用时间。
林冬丹走进模拟室,关上门,调试了插头,把手机接入模拟室的读取盘。
“模拟室,还原手机主人的生活。”林冬丹下了指令。
中央控制器吱吱呜呜运作起来,一串串数字代码从天花板向下流转,渐渐构成一个由数字模拟成的世界——2021年,手机主人的世界。那时候的天空依旧蔚蓝,依旧有雪白柔软的云朵拂过天边,那人是个学生,他所在的学校操场,种着许多绿色植物,巨大的树木须根垂落,在风中轻轻飘荡。放学时刻,操场人流涌动。
“我需要一个手机。”林冬丹对控制器说。数字代码聚拢而来,在她的手中出现了时空盲盒开出的同款手机。林冬丹混入人群,她的眼力一向很好,就算在航天实验班都是数一数二。她马上认出了那个人的身影,瘦高个头,笔直腰板,长长的刘海,纯粹的笑容,他正和另一个男孩并肩而行。
林冬丹悄悄跟在手机主人身后,她听到同学们叫他“苏仁杰”,他和朋友挤在拥挤的交通工具上,从地面到地下又到地面,走过弯弯曲曲的大道与小路。很快,他的朋友到家了,苏仁杰则转了个弯,继续旅程。
“古人的交通体系真是落后。”林冬丹感叹,在她的年代,人们早已构筑起天上地下全方位的立体交通,通勤不成问题。
“嘿,你!”忽然,有人拍她肩膀!林冬丹吓了一跳,僵住了,来人绕到她身前,居高临下看她,“你跟了我们一路,想干什么?”
林冬丹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在心里默念,这只是个电子虚拟人物,电子虚拟人物……同时,她的头脑飞速运作,寻找一个合理说辞,在她一边自我安慰,一边继续紧张之时,苏仁杰给了她台阶。
男孩爽朗一笑,说:“我知道了,你也是肖智的小迷妹?”
林冬丹没反应过来。
“看你的年纪,初中生?好好学习吧,这方面肖智确实是你的好榜样。”林冬丹没说话,但苏仁杰是一个话痨,从他絮絮叨叨的谈话中,林冬丹了解到,肖智就是刚刚和他一同回家的好友,肖智品学兼优,外表出众,收获“粉丝”无数,以前就发生过被“粉丝”跟踪的事件,而苏仁杰自动把林冬丹纳入肖智“粉丝”范畴。
“停停停!”林冬丹阻止了苏仁杰的想象,“我才不是在跟踪肖智,我只是……我只是在拍风景而已!”
苏仁杰狐疑地看着林冬丹。
林冬丹勉强说:“是啊,你看这鲜红硕大的夕阳,还有古里古怪的这些小房子,嗯,嗯……很特别。”还好她之前研究过手机,林冬丹举起手机,做出要拍摄的样子,夕阳巷弄里,房子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天边像被放了火。
苏仁杰也意外地严肃起来,“确实特别。可惜我今天没带相机,用手机先拍吧。”
“你也喜欢摄影?”林冬丹没话找话,她当然知道他喜欢摄影,毕竟她已经研究苏仁杰的手机很久了。
“是啊。”苏仁杰竟有些不好意思。他是个自来熟,谈到自己喜欢的摄影,一下打开话匣子,两人聊了起来,中途,林冬丹不得不暂停模拟几次,上网搜寻一些古早的摄影知识,磕磕碰碰、不懂装懂地聊了半天,苏仁杰才想起介绍自己,“我叫苏仁杰,你叫什么?”
“林冬丹。”
“你是我们学校初中部的学生吧,明天周末,我们学校举办学生摄影作品展,你参加吗?”
“我水平还不够……”林冬丹摇摇头,在她生活的年代,摄影并不是一项大众活动,人工智能已经能拍出更符合人们审美的照片,人类就不自己亲自动手了。但她灵机一动,说:“你有作品展出是吗?我本来就打算去看看,到时候,重点留意下你的作品。”
“欢迎指正批评。”男孩挠挠头,虽然他年纪比她大,但一点儿都没有架子,怪不得他的朋友那么多,林冬丹想起他手机里的几千条短信,他真是一个交朋友的大师。
丢失的左眼
模拟室的时间可以调节,林冬丹让摄影作品展提早到来,片刻之后,她身处展览所在地,但似乎对摄影感兴趣的人并没有那么多,学校画廊里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林冬丹在一幅作品前止步,画面上是冬日一个早餐摊位的场景,忙碌的摊主揭开蒸笼盖子,雾气滚滚,弥漫开来,氤氲在摊主和排队等候的食客们身边,一只小黑狗端坐摊点前,正和食客一起翘首以盼。
“你真来啦!比我还早!”苏仁杰爽朗的声音传来,他看到林冬丹正全神贯注看着眼前的作品,不由笑了,“这么快就找到我的作品了?”
照片中是林冬丹从未见过的场景,在林冬丹的时代,严酷环境中的工作都交付给了人工智能,人类居住在风调雨顺、四季如春的人工小气候里。为什么照片中这些人要在寒冬中工作、吃饭?他们真可怜。林冬丹想。但他们脸上为什么会有一种期盼与活力?
林冬丹转过头,看到苏仁杰正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嗯,这张照片,很有……很有……”林冬丹斟酌了一下用词,“生活气息!”
苏仁杰的眼睛亮了起来。“你说得太对了,我就是想拍有生活气息的照片,桃红柳绿、青草池塘虽然很美,可是摄影在我看来就应该记录人们的生活。”苏仁杰再次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起了照片的创作过程、自己的创作理念,林冬丹微微耸肩,心下叹息:“话痨,真是一个话痨。”
但她的脸上却隐隐出现了笑意。
此后,苏仁杰把林冬丹引为知己,交换社交账号,林冬丹甚至弄了一个可以把模拟室信号传导到非模拟环境的控制器,这样,在脱离模拟室的环境中,她和苏仁杰也能聊天。两人虽然相隔几百年,生活环境不同,但互相之间的友善、好奇,消融了所有障碍。
苏仁杰说自己的梦想是考上X大,成为一名记者,记录普通人的故事,书写普通人的传奇。但当苏仁杰问林冬丹的志愿之时,林冬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受伤的腿,心上一痛,忽然说不出话来。
一阵长久的沉默,苏仁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周末摄影协会组织大家去海边采风,本来我约了肖智,这臭小子放我鸽子……”
“我跟你一起去!”林冬丹亟亟说道。
这是林冬丹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大海。
白浪滔天,燕鸥飞舞,狂风席卷着海的腥咸渗入身体每一个毛孔。
“这里的海,很原始……”林冬丹用手捂着头发,以免它们乱飞,一转头,看到苏仁杰的头发根根立起,像海潮一样,四面奔涌,不由怔住了。
“怎么,被吓到了?没想到今天风这么大,早知道我应该戴个眼罩,做一个独眼海盗!”苏仁杰开着玩笑,但还是慌忙用手捂住左眼位置。在那里,有个深深空洞,肌肉向内挤作一团,形成一团团蚯蚓一样的皱纹,由空洞的眼窝向四周弥散——苏仁杰没有左眼,林冬丹早就知道,但他们从没正式谈过这个话题。
“你知道,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普通人,常常忘记我没有左眼这件事,如果吓到你了,对不起。”苏仁杰道歉,“哦,我包里似乎有个眼罩。”他马上戴上眼罩,“像不像个海盗?”
林冬丹还沉浸在震撼中,问:“怎么回事?”
“你指什么?”
林冬丹指了指苏仁杰左眼。
“哦,这个说来话长,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有一天,奶奶发现我左眼的反光特别亮,去医院检查才发现长了眼肿瘤,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只能摘除左眼。”
“视网膜母细胞瘤……”林冬丹低声念着,这是苏仁杰眼肿瘤的名字,她在手机记录中看到过。随后,她提高声调,问:“没有眼睛,很不方便吧?”
“我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左眼,早就习惯,就算拥有一只眼睛,我也能好好生活,而且你看,用相机照相,只需要一只眼睛就够了。”苏仁杰笑起来。
夜色渐暗,外出的渔人乘船归来。“拍照去了!”苏仁杰捧着胸前的相机,跑到沙滩上选取拍照角度。
林冬丹看着在沙滩上奔跑的苏仁杰,摸了摸自己的右腿。
与梦想失联
苏仁杰高三了,作为2021年的中国普通高三学子,意味着在这一年,你只能投注全力,奔向一个目标——高考。
林冬丹同情苏仁杰,他有那么多学科需要顾及,在2987年,林冬丹的年代,随着基因探测以及神经系统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婴孩出生之时,就测定出他们所擅长的领域,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项举措提高了社会运行的效率,也造就了偶尔出现的悲剧,像她这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