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时间管理

作者: 静鱼

在课业压力下,“晚睡早起”对大多数高中生已成自然。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统一的制度约束,没有了老师和父母的监督,追剧、会友、逛街等夜生活很快就会把“晚睡早起”变成“晚睡晚起”,时间管理很容易被各种情况打乱,变成一句空话。

在一众熬夜习以为常的大学生里,我因为保持了四年“晚9朝5”早睡早起的作息,反而显得格外特立独行。

其实,我之所以能够坚持早睡早起,并非我的意志力有多坚强,而主要是我完全不能熬夜。晚上一旦十二点之后睡觉,接下来的三天我都会缓不过劲儿来。另外,我还是个典型的“百灵鸟型人”,对阳光特别敏感,只要天边开始泛白,我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哪怕是隔着厚厚的窗帘,我仿佛也能感受到日出的召唤。

大学四年,我们室友几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早睡晚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喜欢整整一天都闭关工作,有人喜欢细水长流每天工作两个小时。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的作息规律合适自己,时间管理到位,并不需要以别人为标准。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时间管理经验。

首先,敢于尝试,不断调整。习惯一定要适合自己,但是什么样的时间管理习惯是适合自己的,这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拿到一份完美的时间表。尝试过熬夜后,我知道我做不了“夜猫子”;尝试过不午休之后,我知道我白天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我也曾早上5:30、6:00或者6:30起,试过在早上安排写论文、学外语等各种事情,就连运动半小时和读书半小时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整摸索才确定了最合适的时长。因此,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上,大家要敢于尝试和调整。

其次,试试列计划。我从高中到大学,坚持7年都列计划,每学期的课程进度、关键的大型任务和任务完成节点都会列出来。这样,半年内重要的事情就会一目了然。我还会给自己列一份每学期的读书、看电影和纪录片清单,寒暑假也有单独的规划。然后,我会根据整体的时间规划,安排每日的计划。

最后,关于如何坚持。如果时间安排确实适合自己,并且养成了习惯,那坚持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在养成习惯之前,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候,相约打卡是个不错的选择。为了养成晨练的习惯,我曾和同学相约早起,但这个同学和自己不在一个宿舍,这样做可以避免早上四目相对说“咱们再睡一会儿”导致计划告吹。当遇到意外事件打乱自己的作息时,千万不要慌张苦恼,要平静地接受,再用几天时间恢复。一个人的习惯之所以是习惯,不仅是因为固定的流程,也是因为这种方式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自己能够较为随心所欲地掌控调整。

总而言之,时间管理的基础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时间模式。直到现在,我也依然保持着“晚9 朝5”的作息习惯,这种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让我觉得每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偶尔回看自己的计划本,我能清晰地读到自己过往多年的每一天都是如何有趣地度过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