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高校CP,哪对最好嗑?
上了大学,你会发现不仅学生谈恋爱变得光明正大而不再被视为“早恋”,各个高校之间也热衷于组CP,官方或民间互动频繁。被传为美谈的CP院校,相互间多半是办学特色鲜明互补且实力相当,校区临近最好紧挨着。这样的CP高校,在首都北京,至少有以下三对。
“国民CP”:喂,隔壁那个
“1911年,我们初相识,你叫京师大学堂,我叫清华学堂……”
尽管清华与北大的名字经常一起出现,是公认的“国民CP”,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两校只有一街之隔。所以如果你问“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哪里”,北大的学生会说“出清华西门往南走800米”,清华的学生则会说“出北大东门往北走800米”。
两校互称对方“隔壁”,亲昵中透着不屑,不屑中透着傲娇,傲娇里饱含深爱。2015年,北大官博发布长文《致隔壁:百年来,你和我》:“清华在东,北大在西。一路之隔,赋予了‘隔壁’这个词不一样的深意……”后来,清华官博也发布长文《相爱相夸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向北大高调告白。此后,在“相爱相杀”中走过了百余年的两校,每当校庆日,双方官博都会发文互庆,仿佛有种老夫老妻式的默契与淡然。
你以为这样就够甜?2020年,清华和北大达成共识,两校之间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学分互认。这也让无数网友们笑言:终于不用纠结是考清华还是考北大了。
师姐与邮弟的传说
不说别的,只比距离的话,北师和北邮这一对大约是无人能比——从北师的西门到北邮的东门,只用穿过一条4车道的杏坛路,走路1分钟而已!从学科特色和男女比例的互补性来看,北师和北邮更是天作之合。
说到感情,自然也不会输啊!同样是2015年,时值七夕,北师官博在一段非常正儿八经的介绍“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这天故称乞巧节,也称……”之后,独独@了北邮。
心领神会的北邮马上回复:“杏坛路两边,脉脉不得语。”这!哪里还有一点理工钢铁直男的样子?
超近的距离,给两校的同学们带来超多的便利——互通有无,到隔壁去找对象(不是)蹭课蹭讲座蹭食堂,妥妥的上一所学校,享有两所学校的资源!
可惜的是,两校本科生现在都搬去了昌平,校区中间隔了北航和外交学院,也就少了些当年的小甜蜜。
北外和北理:爱过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和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的故事,要从陕北说起。
1940年,北理的前身——自然科学院诞生于延安;第二年,北外的前身——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也在延安成立。二者各自发展,并于1948年并入新成立的华北大学。缘分不可谓不深。
后来,华北大学工学院独立发展为北京工业学院,即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华北大学二部外语系和外事学校、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等单位合并,组建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即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两校同时在如今的西三环动工建设新校区,校区之间仅隔了一条魏公村路。二者再续前缘,由此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相依相伴。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互补的男女比例,也使得两校发展出了无数的跨校情侣。只可惜到了2007年,为了自个儿的发展,北理带着大包小包去了房山区良乡镇。在两地分居的现实面前,虽然两校现在官方层面的关系依旧是很不错,有联合培养项目和跨校互选课程,但不得不承认,两校的CP认证已经过期。
但不管怎么说,爱过便已经足够了。
题外话
华北大学不仅是北外和北理的共同前身,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的共同前身,可以说是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你对北京的高校感兴趣吗?欢迎关注下一期的“大学奇妙游”第二站——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