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花式作业大赏
不同的专业,有着各式各样的作业。 这些在外人看起来稀奇古怪的作业,却正是本专业的同学所需要去钻研的专业知识和要应用的专业技能。这些作业包含着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与希冀期待,同时展示出了各自的专业壁垒。
[地理科学学院]旅游去!
几乎每个学年,地理科学学院的同学们都会在朋友圈里好好地让其他同学羡慕一把。这是因为他们每年都可以去外地专业实(旅)习(游)。
“地理诞生以来就伴随着考察”,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质地貌学教师、“自然地理探索与野外考察”通识课程教师温小浩介绍说,学院自创始之初就开展了专业实习,其中庐山实习已经开展四十余年。
考察等于旅游?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虽然一开始是抱着旅游的心态,但去到之后发现不全是如此,要紧跟着老师的步伐,老师会在有相关知识点的地方停下来说课,让我们边走边体验。”“在内蒙古的时候,回程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一块很好的黄土坡,老师就让赶紧停车,让我们下去看看。”
实习归来,作业就跟着来了。老师会要求在期末之前就提交实习报告,这是希望同学们对自然知识的了解不止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上,还要形成自己的思考,琢磨理论。
[植物保护专业]捉虫子
夏天来了,又到了虫子们出没的时候。对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完成暑假作业的大好时机。他们的暑假作业是:以5—6人为一组,每组到野外捕捉600只以上的昆虫,并按照规定制作成标本;为确保昆虫种类的丰富性和质量,捕捉的昆虫要囊括100多个科。
接到任务后,学生们纷纷前往学校周边的草丛、菜地、山区去捉昆虫。不过,昆虫可不是想捉就能捉到的,需要做好前期准备,比如要准备好网兜、广口瓶等各种“武器”;捉到之后还需要鉴别其种类,再做成标本。在同学们锐利的目光和矫健的身手下,学校的昆虫实验室里多了各种品种的昆虫标本,如美丽的凤蝶、威武帅气的独角仙、细长的竹节虫,甚至校园里的蚊子、苍蝇、蟑螂都成了同学们的“战利品”。一位女生表示:“以前我看到奇怪的昆虫,都会特别害怕。现在看到罕见的昆虫,是既兴奋又开心。”
[文学院]“小三万”
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同学们在假期内都牵肠挂肚,那一定是“小三万”。何为“小三万”?它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一项标志性作业。大一的学生要在寒暑假分别完成三万字,合计六万字的写作,同时要自己装订成书。“写作是文学院学生必备的一种素养,是看家本领。”文学院邓玉环副教授说。从20世纪80年代的“百篇作文”到现在的“小三万”,邓玉环表示,这个转变是希望学生们不仅注重量,更要注重对文字的质的追求。
制作一本文集,光有内容自然是不够的。学生还要自己进行栏目设计、插图、栏目编写的案头语、文章的种类规划等,这都是评分时会考虑的因素。除此之外,老师提倡学生们手写。“打印的小三万,再好也不会得到评优,”提到手抄小三万的意义时,邓玉环这样解释,“汉字书写和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都是中文人专业素养的一个表现。我们之所以要求必须要手抄,就是因为要在现在打好基本功。”
对大家花很多心血写出来的作品,文学院会专门开设一个展览。同学们看展览的积极性挺高的,有些同学一站那就是一个下午,因为他被其他同学的作品吸引了,然后他也能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在哪里,这是比老师的总结更直观的一种反馈。
[电子信息类专业]焊电路板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同学在大一上就有一门电子工艺课,需要焊出一个单片机让它实现跑马灯、流水灯等特定功能。在以后的很多专业课课程设计中也要用到电烙铁。想成为电路板大神,焊电路板这个基本功必须要扎实。
因此,电子信息类的同学人手一套电焊基本工具,包括电烙铁和电路板,还有一些小元件,比如电容、电阻等。“一手拿着电烙铁,一手拿着焊锡,还要一手固定住电路板焊”是焊板的标准姿势。刚接触电焊,还没焊电容电阻就把焊锡先给堵住了,电容就焊不上的情况时常发生。一个器件堵一个还能自救,堵了两个孔就真的得找大神了,孔堵多了电路板就废了。
“电子工艺课是第一门培养我们实践精神的课程,它让我们走进实验室,去体验焊接的魅力。其实每个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会被烫出泡,烫着烫着就会了。”
[社会学专业]电话拜年
每逢春节自然少不了拜年,但你知道“拜年”也能成为一项作业吗?
“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每人要给五个不是自己班的同学打电话拜年(其中起码有一个是异性)。完成后,把自己给谁打了电话以及接到了谁的电话都列出来,并写不少于300字的心得。”这是东南大学社会学专业学生的一项寒假作业。
收到这项作业后,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平时爱交际的同学来说自然是手到擒来;而对于“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光是让他们拿起电话都需要花时间做心理建设。出题的东南大学社会学辅导员介绍道:“现在大家都依赖网络,文字都是冷冰冰的,不如直接用语音来得更加温暖。现在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太少了,好多人只认识自己班里的同学,跟异性的交流也不多。希望这项作业能让同学们扩大交际圈,更珍视彼此的友谊。”
[设计创意学院]真相观察
你见过10米长的作业吗?来看看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新生的开学作业吧。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是国内最具国际声誉的设计学院之一,跻身世界著名设计学院行列。这项作业名为“真相观察”,早在2014年就已经出现,主要内容为:在一个月内,观察事物的变化,并将其记录在一张10米长的纸上。
据布置此项作业的陈永群老师介绍,这项作业不是画画,不一定要写实,重要的是观察。“对于做设计的人来说,观察是起点,观察一个自然物象从鲜活到逐渐消亡的过程也是探求事物真相和本质的过程,感知和发现生命每个阶段不同的状态与美。”
只见学生们交上来的作业展开后铺满了整层楼,长卷上绘满了各种精致有趣的图画,有的描绘了一朵花的生长过程,有的描绘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让围观的同学啧啧称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字时钟设计
该作业是为了让同学们实际运用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路分析、单片机等专业相关理论知识而设置。废话少说,直接上图。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公园绿地景观设计
第一次听说要做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的时候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不知道怎么把设计图变得很漂亮。但后来我还是尽力去查资料、问学长,终于把它给做出来了。成品的确是手工制作,要用到基础的设计知识,五颜六色的感觉非常不错!感觉自己的灵魂升华了。
[历史文化学院]翻旧报纸(史料搜集)
“主要是考虑到发现学生们写课程论文时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这项作业的创始人,历史文化学院黄珍德教授道,“本科生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做课程论文时大家都比较习惯通过上网或是相关史学著作来查找材料,然后东拼西凑,仓促完成。”基于这样一种现实性考虑,黄珍德创设了史料搜集这项作业。
“这项作业也是希望同学们更加重视史料的重要性,”黄珍德说,“不只是写论文,从事史学研究也需要搜集大量的史料作为支撑。培养这种学科素养和意识非常重要。”
如何完成这项作业?黄珍德给出一些建议:第一步是去档案馆,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历史记载,在给出的范围内寻找专题史料。第二步是整理档案,这些档案有些是手写,需要整理出来。第三步就是分析和解读档案。但有的同学不一定对档案史感兴趣,那么就提供另外一种搜集史料的途径,那就是报刊。如《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官方报纸,搜集一些专题性报道资料。黄珍德还向同学们推荐了卡片搜集法,把平时找到的史料摘抄到卡片上,收集起来。
至于批改作业的标准,黄珍德老师说,最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是史料本身,史料的质量跟选题有很大的关系;第二是对史料的解读能力,首先对史料的内容要有一个描述性的概括,其次就是运用收集到的材料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提供哪一方面的素材,最后就是可以谈谈对材料的思考,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思考。黄珍德特别强调认真和态度的端正。
“投入的感情越多,作业做得也就越好。”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对某一个问题的兴趣,并不是闭门造车空想出来的。学术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对于某个问题有了新的看法而产生。
“史料搜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事情。这项作业只是我对大家学术研究能力的训练,并非学术研究本身,我更希望大家能从这项作业中接触课本以外的史料,加深对历史学的了解,找到正确的学术研究道路。”黄珍德拿着手里厚厚的学生作业,充满希冀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