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习文育人,各有所长
讲述人:苏一(南京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菀菀(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类别:中国语言文学类
适合人群:对语言学感兴趣,爱好阅读,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善于写作和表达;热爱文字和喜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想从事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同学
选科要求:不限选考科目,但在3+1+2模式中,高校多半是将其招生计划放在历史类
汉语“教”“学”的一体两面
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中文系中招生最多、最知名的专业了,绝对是“书虫”们的首选。该专业主要研究语言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一方面要探讨和总结汉民族几千年的文学史,另一方面也能为未来的汉语言发展开辟道路。汉语言文学专业素有“万金油”之称,所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工作都算“对口”。如果你为唐诗宋词的婉转音韵而心生陶醉,痴迷传统文学遣词造句的意境之美,对甲骨金文、篆隶行楷等古文字的演变饶有兴味,那你一定不要错过它!
汉语国际教育在2015年之前,是大名鼎鼎的对外汉语。对比汉语言文学,我们还有另一个终极大Boss——第二语言习得。因此,我们在学习汉语言的过程中,常常还要注意其与第二语言之间的语法区别,学会同类兼并,明确区分。以英语学习为例,我们需要持续进行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视听说、口语以及英汉互译的练习,熟练掌握基本语法和口头对话,自如运用所有词根词缀及其变体,根据一定条件、规则和排列,构筑起语言的摩天大厦。我们常常能在两种语言的交织碰撞中迸发灵感,发现共性规律和特殊差异。我们甚至还会这样大胆构想:我们掌握了足够多的共性规律,就可以将其套用于绝大多数语言的学习上,即普遍语法,再根据普遍语法快速掌握任意一门语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可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种,作为师范类院校的非师范类学生,我也多多少少会接触到一些教育相关的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面对的受教育人群主要是中小学生,授课难度更倾向于汉语语法和书面用词的表达,需要在教育方法和教学技能上多下功夫。除了中文系普遍会学到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小说、古今诗歌比较研究、文字学、训诂学、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语言的认知与基础、逻辑学、民俗学、现代汉语专题、现当代专题、口才与演讲等课程,还要练习三笔(钢笔字、粉笔字和毛笔字)、教学设计、说课讲课等。学习的内容虽然多,但是每一项都是非常必要的,是在为我们的未来就业打基础,使我们在未来讲解课文或者语文知识的时候有依据,让我们明白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教得好。专业技能就像一个工具,让我们在教学中如鱼得水。
汉语的难,并不一样
作为萌新,刚开始上现代汉语课时,本以为不就简简单单的a、o、e、i、u、ü吗,拼音谁不懂啊,学到后面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现代汉语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它包括了语音、语汇、语法、语用等内容,这些在我们的小初高阶段或多或少都出现过,只是到了大学才被作为一门语言理论课程系统地学习罢了。对于现当代文学这门课,我特别特别想说的是,真的要好好看书,多多看书。高尔基曾说:“文学使思想充满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是的,读文学作品,能丰富精神世界,能锻炼我们良好的阅读以及写作习惯,使我们拥有不俗的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等。而且读多了你才能知道老师的套路,更有利于你应对这门学科的各种考试。
都说文科专业千千万,汉教占一半。我觉得用“交叉”来概括汉语国际教育这一专业再合适不过,它涉及的领域多而广,除了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还有我们专业独有的很多传统文化课程,比如书法、插花、茶艺、中国结、古琴、围棋,等等。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学的东西很多,私底下也要下苦功夫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
学文,更学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从情感上讲,汉语言文学是一个“理想大于实际功用”的学科。除开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是“完善性格的养成”,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修炼人格的学科。思想深邃、有人文关怀、理智、正直,兼修礼仪和学识,是汉语言学子最理想的学成状态。当然,这些秉性如果能和现实环境尤其是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相结合,做到“内圣外王”,则几乎做到了普通人的极致。
“阳光洒落肩头,仿若自由人。”这大概就是对我们汉教学子的未来最贴切的形容。作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往世界各地的国际汉语教师,我们将遍览牛津剑桥图书馆的珍贵藏书,或栖息在挪威卑尔根的某个角落。我们会尝试去打破偏见,将中国声音传遍世界。中国不仅有充满灵气的大熊猫、丹顶鹤,也有秀美的山川;不仅有精美绝伦的传统剪纸和刺绣,更有随时随地、智能便捷的mobile pay……这是一个文化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国度,而了解这一切的必不可少的媒介,就是汉语。
我们向往自由,追寻自由,我们可以选择远走他乡奔赴天涯海角,也可以扎根本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可以寻找同行人一起构建汉语教学的平台,也可以作为汉办志愿者自由独行。只要足够强大,我们有多种选择,我们也有无限可能。
报考指南
1.招生院校多 看清培养特点
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院校达600多所。这些招生院校中,既有知名学府,也有普通本科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师范类院校,还有语言类院校。
不同学校中文系本科学习的专业方向不尽相同,分别为师范类方向、非师范类方向、高级涉外文秘方向、比较文学专业方向。这四个专业方向培养侧重点不同,师范类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非师范类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高级涉外文秘专业方向主要培养高级文秘专业人才;比较文学专业方向主要培养熟悉中西文化,并能够熟练使用汉语与英语双语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2.明确专业选择,做好职业规划
如果对文字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日后从事这一领域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例如,去初、高中学担任语文教师,或者在大学中文系、新闻系任教,那么,选择读硕士乃至博士是更好的。如果打算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可以考虑选修一些实务课程,如应用写作、秘书学、公共关系等,还可以跨专业选修新闻、经济、法学等课程,成为复合型人才。
推荐院校:大部分“双一流”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双非院校中,可重点考虑福建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