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更好地“摆烂”
2020年4月,北京大学(全文简称“北大”)的一个小程序爆红网络,这个小程序无关学术、技能,仅是北大学子为校园中的近百只流浪猫做的档案记录,档案中有小猫的名字、毛色、性别、健康状况及小猫的具体“性格”、和其他猫的关系等。更特别的是,小程序还将记录在案的流浪猫分为“在校”“毕业”“休学”“喵星”四类。其中,“毕业”代表猫已被领养,“休学”则意味着猫已经很长时间没被看到。
而在某一年的北大奖学金答辩现场,出现了这样一番对话:
院长:你觉得××学院好吗?
某学长:好。
院长:哪儿好?
某学长:没人管我。
院长:那是学校培养了你,还是你自己培养了自己?
某学长:学校。
院长:为啥?
某学长:因为只有这学校和学院根本不管我。
从上面这些行为和言论来看,北大学子似乎在不务正业?或者说,在“摆烂”?
是北大没有任何压力吗?恰恰相反,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拥有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且考进北大的学子,也无不拥有着自己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
但是在如此压力下,北大仍然给予了学生们“摆烂”的机会和空间:
♨北大元培学院的学生能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自由地选择全校各个专业的任意课程,也可以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依照兴趣和能力自由地选择和转换专业方向。此外,这个学院的学习年限也是弹性的,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提前一年或延期一至两年毕业。
♨在北大,几乎没有要硬性签到的课程,大多数老师都会包容你的“逃课”,有时候甚至会鼓励你“逃课”去做那些对你来说更有意义的事情,而期末考试的分数虽然可能会不太高,但老师也轻易不会让你挂科。
♨北大的学生社团有200多家,涵盖8大类——政治理论、地域文化、公益志愿、合作交流、实践促进、学术科创、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你可以跟着山鹰社去登顶珠穆朗玛峰,也可以追随自行车协会天南海北地播撒环保的种子,当然,你还可以去学生流浪猫关爱协会给小猫取个名字。
♨北大的宿舍没有宵禁,你几点回宿舍都没关系,没有人会说什么,学校也不会查寝,你晚上回不回来住都行,甚至都不用请假。
“‘摆烂’在我这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我安放。”这是北大学子对“摆烂”一词的理解。在这段“摆烂”的时间里,他们可以不去做那些世俗所认为的“有意义”的事情,只是单纯地晒晒太阳、喝喝咖啡,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写自己要练习的字,去想自己需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