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路“硬汉”F4联盟:地矿油钢

打开北京地图,目光锁定海淀区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路,它南起学知桥,北至清华东路,全长2.7千米,这条路就是学院路。1952年,“八大学院”(如右图所示)校舍在一片庄稼地上相继破土动工。这八所院校两两相对,沿着学院路南北依次排开。彼时,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和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前身)分别坐落于道路的东西两侧,对向而开,共同组成了我国基础工业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由于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这四所学院被合称为“地矿油钢”,这组合名听起来既“硬核”又“硬汉”,下面就让我们来分别认识它们吧。

(注:后来北京石油学院因历史原因更名并搬离原址,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校区位于北京昌平区军都山南麓。)

地球科学的“霍格沃茨”

想象一下,你站在校园里,脚下踩着的是亿万年的地球历史,头顶是浩瀚的星空,而你手中的地质锤,就是打开地球秘密的魔法钥匙。在学校里,你还能亲手触摸那些古老的岩石,感受地球的脉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下文简称“北地”)的校园,简直就是一座地质博物馆。

谁家大学里有一个恐龙展厅啊?

北地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建馆之初,部分藏品继承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地质系(科)的收藏。2008年,馆内重新布展,分为地球科学展厅、恐龙展厅、地球与生命演化历史展厅和地球物质展厅4个展厅。

恐龙展厅存放着大型恐龙骨架和恐龙蛋,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遥远的恐龙时代。在展厅里,最引人瞩目的是颈长约12米,体长约25米的马门溪龙化石骨架,它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脖子最长的蜥脚类恐龙之一。

除了恐龙展厅,其他3个展厅里丰富的矿物、岩石等标本也为地质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资源。部分课程直接在博物馆进行,同学们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深化了对地质现象和理论的理解。

“无攀登,不地大”

北地校园的绿化面积很广,运动区域设施齐全。学校田径场上的攀岩壁是一大特色,除了这个室外的攀岩壁,体育馆内还有一个室内攀岩壁。

1958年,地大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将登山列为必修课的高校。2002年,地大成为首批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7所高校之一。直至今日,攀岩已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北地还举办了“攀攀杯”攀岩比赛,自2020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攀岩比赛。在每一届攀岩比赛中,比赛定线、执裁等技术工作均由大地社(北地攀岩社团)、北地攀岩队成员主要负责,进一步弘扬了社团育人、赛事育人的理念。

北地和武地,别傻傻分不清

从学校历史上来看,北地和武地发源于同一所学校,两所学校的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地质系(科)于1952年合并创办的北京地质学院。1987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在北京和武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北京和武汉两地独立办学。

北地校徽 武地校徽

在学科建设方面,北地和武地两所学校合并起来一同进行全国学科评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29个学科上榜,一直以来的优势学科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获得了A+的结果。

北地和武地作为两所独立办学的学校,它们既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又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它们共同为中国的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的人可能会基于不同的关注点和需求,对两所学校有不同的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都是中国地质领域的佼佼者。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北地都会开展不同主题的地球科学文化节,如果你对地球充满好奇,那就来加入我们吧,让我们一起用地质锤敲开地球的大门。

能源领域的“开路先锋”

★回顾历史尘烟,学院路上多风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创办初期,石油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地大物博的中国甩不掉“贫油”的帽子。1952年9月,以清华大学地质系、采矿系、化工系的石油组为基础,汇合了天津大学四个系的石油组以及北京大学化工系、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师生力量,成立了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成为后来北京石油学院组建的核心和基础。

“穷石油、富钢铁,了不起的大矿业”,“八大学院”建校之初,就有一句顺口溜在学院路流传,这体现了各个学院的不同处境。当时钢铁和矿业发展较为成熟,学校兴建顺利,而石油行业刚刚起步,建校条件十分艰苦。据学校退休教授回忆,学校首届大学生开学时,校园建设尚未竣工,师生们只好在半是原野、半是工地的环境下举办了简单的开学典礼。学校唯一的楼房更是“身兼数职”,不光是宿舍,还是办公楼,既是图书馆,还兼医务室。“当时,宿舍楼脚手架还没拆,只有一半房间可以住人,大家就都搬进去了。后来修好一层,就入住一层。”

作为我国第一所石油类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面对国家石油工业重大部署,组织师生开赴一线。广大师生胸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荣使命,参加了新中国所有石油会战和炼油技术攻关,参加了几乎所有大型石油化工厂的建设,逐渐奠定了新中国的石油资源基础,为我国石油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更名为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学校因此聚集了全国一流的采矿科学技术人才。

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当时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时期,学校从北京搬迁到四川,但仍有100多名骨干教师留守北京,成立北京矿业学院留守处。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同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动荡时期的艰苦环境不但没有影响学校师生们的奋斗决心,而且还磨砺了大家的坚韧意志,他们坚定前行,续写奇迹。研究生部的师生们把科研与生产需要结合起来,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困境中成长,开启煤炭工业研究生教育新篇章,也为学校在学院路守住了一片天地。

1998年,中国矿业大学正式形成了“一校(即中国矿业大学)两地(即徐州和北京)三园(即徐州校园、北京校区西校园、北京校区东校园)”的办学格局。

★多校区办学,各具禀赋优势

通常来说,一所院校会因办学需求设立多个校区,为了区分主校区与分校区,一般会在大学后面加上分校区的办学地址。然而,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这两所院校与众不同,它们虽然在大学名称后面加了办学地址,却相互独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并不是同一所高校的两个分校区,虽然它们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新中国第一所石油类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但是经过迁址、两地办学和更名等发展历程,两所高校已经各自独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采用一校两地办学方式,在北京和新疆克拉玛依均设有校区,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工科为主,以石油为特色,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局面。目前,该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双一流”学科,且这两个学科也都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优势突出;此外,该校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也令人瞩目,在石油探测和开采方面实力强劲。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都直属教育部,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这两所院校同宗同源,有着相似的历史渊源:1978年,学校在江苏徐州重建,并在同一时期建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后改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独立出去,成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启了独立办学之路。至此,这两所高校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设两个校区,分别是学院路校区(主校区)和沙河校区。该校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为“双一流”学科,城市工程地球物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2个学科进入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学科和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蓄力新型能源发展,争当绿色转型“开路先锋”

长久以来,能源类高校似乎总是被安上“累、苦、脏”的标签,但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能源学科研究向清洁能源、绿色能源转型突破已是大势所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改善能源行业工作环境正成为能源类高校的新课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打破技术封锁,取得储能领域新突破

2021年12月11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办的全国储能学科前沿学者论坛上,学校新能源与材料学院新型碳材料团队提出制备石墨烯粉体石墨烯混凝土等多项新技术,帮助减少建筑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建筑绿色标准。据悉,经研制的石墨烯粉体产品主要用于高性能锂电池正负极导电材料,该成果的运用将打破国外对高性能导电材料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经过长期积累,学校储能学科团队已经在储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在储氢、储电、储热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多项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专攻“黑”科技,提升“绿”含量

近年来,针对我国西部煤矿区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矿安全开采地质保障与生态修复团队经过长期的监测、研究,采用积极主动的物探监测技术,系统研究了矿山开采对上覆岩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水资源保护利用为前提,提出西部煤矿区生态修复多种模式,使原来相互制约的黑色与绿色,转化成为相互促进的力量。

如今,在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团队的生态修复工程已开花结果,建立了10余个生态修复示范基地,累计修复面积超过10万亩,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绿水青山”。

钢筋铁骨,大爱无疆!

同学们,如果你想要进入一所有个性、有实力、有温度的大学,那就来了解一下北京科技大学(下文简称“北科大”)吧!这所学校不仅“硬核”,还超有爱,绝对能点燃你的青春梦想。

火炬点燃!北科大设计!

北科大作为实力派中的“老字号”,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钢铁学院。如果你对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专业感兴趣,那北科大绝对是你的“梦中情校”。

北科大拥有一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高质量师资队伍,说不定你的导师就是某个领域的“大神”。就拿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的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来说,在开幕式现场点燃主火炬塔的火炬“澎湃”就是由北科大教师张俊海设计的。火焰燃烧,丁香盛放,点燃梦想,点燃未来。

学科多到挑花眼,奖学金拿到手软

你以为北科大只有工科?No!北科大并不是单纯的工科学校,而是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北科大还有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等学科,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你喜欢前沿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这些新兴学科北科大也玩得超溜,绝对能带你走在科技最前沿。

此外,北科大的奖学金也很丰厚,有国家奖学金、校级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只要你努力,奖学金拿到手软不是梦。如果你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那也别担心,北科大的资助政策超贴心,助学金、助学贷款让你学得安心。

不学滑板不是北科大人

第一次来北科大的人都会被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滑板惊讶到——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们脚踩滑板,单肩背着书包,穿梭于校园中。北科大的宿舍楼下也总是摆放着一排排滑板,可见北科大的“滑板文化”有多浓。据北科大的同学说,因为校园不是很大,走路又会累,所以就有很多同学选择滑板作为上下课的代步工具。

北科大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新和机会的地方,有梦你就来,这里能为你提供最棒的舞台!

作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四所“硬核”特色高校,其学科发展各有千秋,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想在基础工业领域大展拳脚的你,对谁更感兴趣呢?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