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选得好,天天功课胜高考
“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就没有作业了。”曾经,有一句真挚的话语摆在我的面前,我格外珍惜,等到我被骗后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跟高中说这句话的老师说:不信谣,不传谣。
农学院:
你的作业,我一个人就能啃半亩地
大学里,很多学生挂科都是因为自身贪玩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完成作业,但农学院的学生想要不挂科,平时的作业,不但要防“天灾”,还要防“人祸”。
这不,广东某农业大学一名学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耗时数月才写好的作业,这份作业因太奇葩而引得众多网友前来围观——两根玉米一长一短,短玉米中间部位附着几颗干瘪的玉米粒,其余部位光秃秃的;长玉米只在顶端长了两颗还算饱满的玉米粒,却也都黯淡无光。网友看完,津津有味地调侃“头一次见公摊面积那么大的玉米”“你培育的这个品种我一个人就能啃半亩地”……一看这些评论,就知道这些网友不是农学院的学生,因为农学院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后已经集体“破防”了——
“我的作业是帮羊驼接生,结果因为实训老师(农场主)睡过头,羊驼难产死了一头”“我们组内种的农作物,刚刚长出苗来,碰到学校安排学生除草,我们的农作物就被学弟学妹们当野草拔了”“有一年我们在试验田中种水稻,怕干旱加大了浇水量,怕鸟吃架了防鸟网,做了万全的准备,结果水稻被老乡家的牛啃了”……
虽然这样的遭遇有点悲哀,但正如一位大学导师所说:“没有意义的研究,也是有意义的。”这些失败,或许能换取下一次成功的经验,直至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环境设计专业:
我们在大学里“修墙”
湖南科技大学校园中,有一面墙出现了破损,然而,还没等学校行动,这面墙就先被学生用积木修复翻新了。“谁家的作业是给学校装修呀?”有人疑惑。答曰:湖南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作业。这份作业的要求是:在一个公共的空间,设计一个可以与人产生互动的展品。
“那些损坏的墙体,勾起了我们小时候想用积木打造世界的梦想……”这是2021级5名同学李韧、何鸿武、卢建、朱文韬、张新宇在完成这份作业时产生的灵感,于是他们就用积木进行了这次的墙面“修复”工作。当然,看到学校旧墙产生灵感的不止这5名同学,王腾、曾艺艺等同学的《镜蝶》,雷嘉、邓思诗等同学的《记忆之邀》,也都是利用学校的旧墙壁完成的作业。而这些作业也与老师布置该作业的初心——让人与人之间多些温暖的交流协作,用艺术创作为校内师生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不谋而合。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
不会织毛衣的男生不是好学长
在很多人眼中,与针线活相关的专业一般是女生才会选择的专业,但也有不走寻常路的。比如,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针织设计方向就曾因一段男大学生宿舍集体织毛衣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视频中,几名男生专心致志、有模有样地编织着手中的毛衣,一看就知道是经常做这些活儿的。据拍摄视频的学生说:“我们有一门课叫服饰手工编织,织毛衣是一份结课作业,时间挺紧的,所以大家就一起织。”
针织设计方向的作业就是织毛衣吗?教研室主任邵芳为广大网友解了惑:织毛衣只是最初级的基础,学生动手感受上针、下针、绞花等基本操作,能在接下来的机织学习中更好地了解背后的编程思维。再说,谁说针织设计方向的作业只有织毛衣?还有“刺绣”和“踩缝纫机”呢!
计算机系:
奋战三星期,造台计算机!
清华大学有一项让人闻风丧胆的作业,人称“奋战三星期,造台计算机”。
此项作业是计算机系本科三年级必修课《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大作业,其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常为3人一组),在三周的时间内写出一个功能完整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并将其“烧写”进老师提供的实验板中,从而能够执行一套程序。也就是说,学子们造的这台计算机不是我们以为的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电脑,其准确概念为:一个能执行程序的装置。可能正因如此,授课老师才会轻描淡写地说这份作业“不难”。
有家长见老师说“不难”,便想让她正在学C++的11岁女儿用一年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试能否造出来,却被网友告知,做这份作业前需要学习的必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离散数学、信号处理原理、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字电路……而参与此项作业的同学说,他们组做出这个CPU需要200—300个小时,一共写了3560行代码,和之前学习的软件相比,硬件调试更痛苦。
不过,正如交上答卷的同学在答辩时所说的那样,“大作业艰难却值得留念,它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Debug(计算机排除故障)的技巧和耐心,还教育了我们不要好高骛远”。或许,这正是这项艰难的作业的意义所在。
公共管理学院:
年纪轻轻就写“遗书”了
爸爸妈妈:
老爸,以后多站在妈妈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不是小孩子了,别老是让妈妈生气。老妈,这么多年你过得很累吧,以后爸爸惹你生气,你就视而不见,或者你能找到你的幸福,就和爸爸离婚吧,别顾及我的感受。
“假设你得了脑癌,只有3天生命了,请写一封遗书。遗书没有字数限制,只要求表达真实的情感。”你没看错,这是江苏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给学校公共管理学院三个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旅游管理、公共视野管理)的100名学生布置的作业。教授表示,这份作业是为了提醒学生生命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的,要珍惜时间、珍爱生命,不要荒废了大学四年的时光。
在中国,死亡这个话题有很多忌讳,因此,少部分学生刚开始时表示不大能接受这样一份作业,“感觉怪怪的”,但也有许多学生觉得这样一份早到的“遗书”能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从前的遗憾,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热爱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