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一次大学

作者: 夏晚意

离开大学校园的那个夏天,我的心里又慌又乱,还带着几分离别的伤感。那时的自己单纯青涩,面对毕业和找工作,我怀着满腔热血,准备大展拳脚去实现梦想。但当我真正走出“象牙塔”,踏入社会的洪流后,才发觉自己大学四年的成长竟如此单薄。

2024年9月,在度过一个漫长潮热的夏天后,我以研究生的身份重新回到了校园。当我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本科四年的记忆如潮水般在我的脑海里涌动起来:因缺乏特长而滋生的自卑心理,晨光里赶“早八”的匆忙背影,为维系表面和睦而对室友的屡次妥协,以及那些脱口而出却言不由衷的“好的”……眼眶里浮上热泪,一滴泪便足以模糊整个世界。我在心底笑自己多愁善感,然后挥去眼泪,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大学生活。

刚开学时,我因离开校园多年,担心自己难以和同学找到共同话题,无法快速融入集体生活。但在新生见面会上,我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和我一样,都是工作了几年后才决定考研的,有一个甚至辞掉了坚守九年的工作,重新找回了学生的身份。人生触手可及,又遥不可及,生命与成长没有正确答案,所以无论何时、走到哪里,我们能邂逅春暖花开,便是最好的结果。听完同学们的分享,我的心渐渐平复了下来。

我的两个舍友都是应届生,虽然我们的年龄差距不是很大,但由于隔着世纪的门槛,总让我生出一种跨越了时代的错觉。有一次,我紧张地问她们,觉得和我沟通会有代沟吗?她们非常惊讶地表示完全没有,而且她们还很奇怪为什么我工作了几年,身上却一点“班味”都没有,有时候甚至觉得我很“天真”。

“天真”,我很喜欢这个评价。如果不是保有天真,我也不会辞去这份在旁人眼中很体面的工作,把自己关在出租屋里没日没夜地学习,放弃娱乐和社交,去努力实现一个只有自己认为值得的梦。

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我和舍友之间不同的作息规律。因为舍友们是从本科直升研究生,所以她们很自然地延续了本科时的生活习惯,早上没课的时候不会起床吃早餐,晚上总会熬到零点才睡觉。这样的生活几年前我也曾经历过,但在我的记忆里,这种生活并不美好。所以这一次,我坚持每天早睡早起,绝不迁就别人的节奏。

备战考研的经历也告诉我,哪怕只是早起一个小时,也能多做很多事情,比如吃个热乎乎的早餐,就能让自己一整天都充满能量。清早的食堂里没有几个人,因此不必排队,菜品可以随意挑选。买一碗粥,配上一枚刚出锅的热鸡蛋,一天的幸福时光就在晨光中升腾的热气里开启了。

我的大学生活轨迹始终围绕着南校区展开——宿舍、教学楼、学院楼,三点一线勾勒出日常轮廓。偶尔心血来潮时,我也会在吃完早饭后一个人晃悠到北校区。一个人在晨光中穿行,每天固定的邂逅,是那个清扫落叶的环卫大叔。而当我途经毓秀湖畔时,我总能遇到站在湖边、桥上,以及藏在石头后背书早读的同学。湖水为伴,晨光作陪,我悄悄路过,祝福他们梦想成真。

自从回到学校后,我的心境与感知都与以前不同了,无论是学习还是与同学交往,我都能更加从容。一个人的时候,读书、观影、写作;两个人的时候,交谈、倾听、打羽毛球;三个人的时候,聊天、欢笑、填补各自未知的空白。我何其幸运,遇到善良纯真的她们,以及更加勇敢坚定的自己。

重返大学,站在成长的新起点,是我高考结束后的十年里,做过的最幸福、最有意义且最不后悔的选择。这不仅是一次学业的延续,更是给未来自己的一份珍贵礼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