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堂:嘘!这真的不是读心术!

北京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心理学必修入门课

想学习心理学知识,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陈宝国主讲的国家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就是你的最佳起点!这门课可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带领你真正走进心理学的世界。

这门课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心理学所有的基础领域:感觉与知觉、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人格、社会心理学等。课上,陈教授常常用有趣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把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比如,他会用“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来解释记忆规律,或者用“为什么人在压力下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来探讨情绪和决策的关系。学完之后,你不仅能搞懂“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还能把这些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比如优化学习方法、提高专注力,甚至能更好地理解朋友和家人的行为。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或者未来想报考心理学专业,那么,这门课绝对是你的必修入门课。它就像心理学的地基,打好基础后,你才能更深入地探索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分支。该课程可在北京师范大学官网、哔哩哔哩视频网等平台观看学习。

拓展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师保国教授的“人格心理学”、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南开大学乐国安教授的“社会心理学”等,这些课程均可在哔哩哔哩视频网上观看学习。

上海政法学院“微表情”课:一门“看脸”的科学

你分得清“职业假笑”与真实喜悦的区别吗?你是否想过,一个转瞬即逝的眼神、一次无意识的抿嘴,可能藏着对方真实的情绪密码吗?上海政法学院范海鹰副教授的“微表情”课,就像一本“读心指南”,用科学的方法教普通人破解表情背后的真相。

微表情是什么?微表情是人受到外界刺激时,不受控制闪现的真实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足1/5秒,连当事人自己都难以察觉。比如撒谎时可能会不自觉地皱眉、眼神躲闪、频繁吞咽,或者嘴角轻微抽动,这些都是大脑自动触发的信号。

这门课程以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的研究为基础,融合心理学、犯罪学与生活实践,结合大量鲜活的案例和影视剧中的经典片段,生动阐释微表情的起源和科学原理,并归纳出人类六大基础情绪(惊讶、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愉悦)的典型表现,带领学生解锁“人体微反应探测器”的技能。

无论是追剧时分析角色心理,还是生活中提升沟通情商,又或是想成为“人形测谎仪”,这门课都能让你收获满满!课程资源在超星、学习通、哔哩哔哩视频网等平台开放。快来开启你的“微表情侦探之旅”吧!

·推荐书籍·

1.《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你是否思考过,情绪从何而来?是什么驱使我们行动?人为何会做梦?意识与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你将在《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这本书中,找到关于“你”的所有答案。

本书涵盖了感觉与知觉、学习、记忆、情绪、异常心理与干预、健康与幸福等14个心理学基础主题,用生动有趣的案例、通俗易懂的讲解替代了晦涩的术语,是一本通俗而全面的心理学教材。该书自出版以来,凭借深入浅出的内容、丰富的案例和独特的视角,成为众多心理学爱好者了解心理学的首选读物。

核心作者简介: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心理学界的巨匠,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形象与声音”。他在斯坦福大学执教长达50年,教授心理学入门课程,还编写了多部影响深远的心理学教材。

2.《我们何以不同》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和别人有何不同?这些不同从何而来,对我又意味着什么?现在的我可能发生改变吗?这些无处不在的个体差异及其由来,正是人格心理学探索的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芳的《我们何以不同》一书以人格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为基础,从三个维度解析人类差异:通过“人格特质”刻画个体多样性,以“人格成因”揭示差异形成的复杂机制,进而从“人格动力”层面诠释这种差异对生命意义的塑造作用,由此构建出一幅深邃而系统的心灵图景。本书被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评为“2023年度十大好书”。

3.《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你总是为人际关系所累,或者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那么,这本书能帮助你建立“被讨厌的勇气”,从而专注于自我成长。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合著的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这本书以对话体的形式阐释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思想,通过一位哲人与一名被诸多烦恼缠绕、根本无幸福可言的青年的对话,探讨了如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书中指出,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想要活得自由,就要接受“被某些人讨厌”的事实。

其他推荐书籍:罗杰·R.霍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第7版)》、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等。专业初体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