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长
作者: 江晓辰高三的寒假,跨年那天,我跟大多数同学一样,掐着时间准备发新年的第一条朋友圈。跨年的钟声响起,我拍下眼前的烟花,点击发送键,将其上传至朋友圈。
那时,我的成绩在班里处于上游的末尾,虽然比不上一开始分班时的辉煌,但也还算给了我些底气。我总觉得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提升。因而,我选了自己喜欢的歌词——“我要在看得最远的地方,披第一道曙光在肩膀”作为跨年文案,把它当作对未来的祝愿。
只是,高三最后一个学期的日子,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平顺。
在迷茫中寻找突破口
假期结束后,最先迎接我们的是铺天盖地的试卷,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陡然上升的强度还是令我短期内无所适从。
我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假期时主张“享乐主义”,吃喝玩乐样样都排在学习前面。我想着期末考试考得还行,在校学习一个学期已经够累够辛苦了,刚好趁着假期躺在功劳簿上美美“摆烂”,于是学习上非强制不额外加量,需要打卡的作业也是草草提交。
如此一来,面对写都写不完的试题,某天晚自习上,我突然感到很迷茫。我抬起头,目光所及之处,同学们都在埋头苦读,忧思忽然闯进我的脑海:大家不会每天都在家认认真真地学习了吧?不会只有我一个人玩心重吧?
我别无他法,只能带着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继续与各科试题做斗争,渐渐地也就适应了高三下学期的学习强度,可我依旧感到迷茫,每天机械式地做试卷似乎并没有让我的成绩迎来显著提升,我觉得,我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
学习之路跌宕起伏
我决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毕竟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我都是这样过来的,实践证明,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是适应教学节奏后的最佳选择。
考虑到时不我待,每个人都在拼命努力,我这一次的计划相比于前几个学期,增加了更多的学习任务。计划本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每日待办事项,一些路过的同学不免感慨一句:“天呐,这么多你做得完吗?”我却斗志昂扬,买下一大堆教学安排之外的习题册和练习卷,开始奋斗。
然而,新一轮周测的成绩,是对我的第一次打击。
我一直引以为傲的语文成绩,在这一次周测中一落千丈,掉到了班级的最末尾。分析原因后,我发现竟是自己平时练习得最多的选择题出了问题——我作答时犹犹豫豫,最后八道里错了五道,正确率惨不忍睹。而且由于前面的题目耗费了太多时间,我的作文也没发挥出理想水平。
不过,我的难过很快就因为老师的信任与朋友的安慰而消散了,过后我将这次挫折视为波浪式前进中小小的下落。但没想到,接下来遭遇的挫折,对我的打击就没有这么轻了。
“一模”是所有高三师生都无比重视的一场考试,结果我考出了历史最低分,拿到了历史最低排名。另外,我的语文成绩,竟然再次跌破班级平均分,问题还是出在选择题和写作题上。这次,我没法轻易地从挫败中走出来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宽慰、父母的陪伴,都没有让我的心情有所好转。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不由自主地想:是不是我注定是个没法在高三学年里稳中求进的学生?我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没有我以为的那么好?我的高考,是不是也会像“一模”这样,让我大失所望?可我甚至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哭泣,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周后,我就被班里紧张的学习氛围逼得再次开启忙碌的“刷题”模式。
我的数学成绩很一般,需要我花费大量时间才能保持三位数出头的水平,现下我又得抽出时间来巩固语文成绩,我不得不重新调整我的计划。调整过后,周测时我的成绩没再出现像“一模”那么糟糕的状况,但也只是维持在普通的中上游水平,勉强能挤进上游,倒是“二模”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二模”时,我的语文科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分,其余各科也有所进步,总分更是直接挤进了年级前三的位置。得知成绩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仿佛看见了高考胜利的曙光。这时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我想,只要一直保持这个状态,我肯定能像书里说的那样——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可是成绩起伏多变仿佛是我高三下学期的学习基调。高考到来的前三周,学校每周都会开展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我竟然又出现了“一模”时的情况,语文科目考得奇差无比,同时英语科目的分数也不高。
老师们对我起伏不定的成绩感到非常担忧,但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高考前三天,语文老师把身为语文课代表的我从教室里叫出去,对我说了些鼓励的话,她说她相信我,我勉强笑着回应,其实心里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我真的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吗?”这个念头在我脑中一闪而过,但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敢深想,只能不断告诉自己要放平心态,再放平心态,然后继续投入到忙碌的复习中。
光阴飞逝,就这样,我和无数高考生一样,踏进了高考考场。
厚积而薄发
面对高考,我激动又担心,我很想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它,但每考完一科,我都忍不住去想自己好像没有发挥好,考完所有科目之后,我又觉得自己完蛋了。
事实上,情况与我设想的截然相反,我考出了历史最高分,总分排在全省第一百三十三名,巧的是,这个数字也是我语文科目所取得的分数。
后来,我发送了新的朋友圈,配文:彼方尚有荣光在。回看新年时引用的歌词“我要在看得最远的地方,披第一道曙光在肩膀”,我一时感慨万千。
最后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并没有选择自己能够得上的最好的学校,也没有选择那年被普遍视为“文科生最优选择”的法学专业。很多人都对我说:“你的分数可惜了。”但我不这样想,因为我最后的选择让我更靠近了自己的梦想。
志愿填报成功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的高三生活,已经彻底地结束了。
后记
提起高三,或许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试题、成绩、机械化的生活。在我以上的叙述里,涉及的也无非是这些。可等到这段时光真的变成了回忆,它所蕴含的美好就会逐渐显现。
现在再说起这段日子,我对它的印象,多了清晨的阳光,多了学校的莲塘,多了与朋友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场景,多了对奋斗中的自己的感激。
当年,我遇上的高考作文主题是:故事是有力量的。
我想,我的高三,作为我人生故事中的一段,也是有力量的。我的高三生活里,不只有打击和挫折,不只有跌落和重来,还有沉淀,还有情谊,还有美的痕迹和顽强的心境。
只要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彼方荣光,会在终章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