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拼命跑
作者: 猫哆哩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用来记琐事的小本子,第一页写着“跑,拼命跑”几个字,字体遒劲有力,下笔用力之深,以至于第二页都刻出了印迹。每当我因停滞不前的成绩苦恼,或是贪图一时享乐而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时,这几个字都会给我无穷的动力,就如同鲁迅曾深深刻在课桌一角的“早”字。
这几个字来源于高一某个晚自习前我与好友大菲无意间在杂志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这几个字。故事里,同班的几个女孩看似从同一起跑线出发,慢慢地却因各自的学习能力、家境、选择的不同而产生差距。后来,她们制订了疯狂的“26小时行动”计划,每一个人都为成绩、排名的提升付出了近乎偏执的努力,也都在一点一点地进步。彼时,那篇文章给我和好友都带来了很大的激励,于是,我用力地把这几个字写在我的小本子上,每每看到它时,我都觉得好似有一股热流自四肢百骸涌进心脏,仿佛有一个声音在我的耳边盘旋:“跑,拼命跑,你不能停下,也不能放弃。”
记得高一入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我和大菲作为原本各自初中的佼佼者,来到“高手云集”的高中,却被成绩排名挫了锐气。大课间时,我们皱起眉望着彼此一片通红的数学试卷,对着老师的讲解逐步复盘。我们很努力,却还是学得很吃力。等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我的数学成绩果然还是拖了总分的后腿。我盯着答案里如符文一样的复杂公式,一度打算彻底放弃数学,干脆就做个“瘸腿将军”。
晚自习的课间,大菲执意拉我去操场散步,我们一圈一圈地走着。忽然,她停了下来,咬着牙问我:“你甘心吗?”我低着头喃喃:“不甘心有用吗?”大菲不服气道:“怎么没用?你还记得《跑,拼命跑》那篇文章吗?我们还没有付出文章中陈莹十分之一的努力,怎么能就此放弃?”我们停下的时候,跑道上不断有人超越我们。说完这句话的她,拉起我的手,追着前方的人影跑了起来。我们边跑边大声地喊“我一定要学好数学!”,声音虽然淹没在喧闹的操场,却在彼此的心中一遍遍回荡。
高二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上,班主任让我们所有人把自己的目标写在教室最后方的黑板上。起初,并没有几个人从座位上起身,大部分同学都很腼腆,不好意思将自己心中的目标“昭告天下”。那个瞬间,我想起了《跑,拼命跑》中为学习几乎“拼死一搏”的陈莹,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大菲几乎与我同时起身,我们相视一笑,一同走向了教室后方的那块黑板,大方坦荡地写下了“数学要上120分”几个大字。受到我们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同学勇敢地站了起来,走向黑板,用力地写下了自己的目标,最终,长长的黑板被我们纷飞的理想填满,那些字体各异的粉笔字几乎要从黑板上溢出来,撑破屋顶,伸出教学楼,攀到高高的天空里。
在之后的时光里,教室后方的黑板成了一面供我们自我警示的镜子。黑板上明晃晃的“数学要上120分”就像贴在我后背的一道符,有了它的存在,自习课上每一分钟的偷懒、试卷上空白的每一道题都令我觉得羞愧。我加倍努力,老师讲的题听不懂,我就一遍遍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再一道道地刷同类型的题,直到真正学懂、学透,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为止。看着数学试卷上鲜红的分数一次次上涨,逐渐趋近于黑板上的目标,我知道,那是我用数不清的夜晚熬出来的,用做过无数道题堆出来的。
倒计时板上的天数一天天减少,终于,我们迎来了高考的那一天。我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紧张,我知道,学过的那些知识早已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只要像对待平时的模拟考试一样对待高考,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就好。
其实最后一门考试结束、考场上铃声响起那一刻的感受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只觉得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有时间慢慢享受试卷与考题之外的生活。抬头看天空蔚蓝,白云飘飘,走出考场的我终于可以坦言,我对得起自己曾用力在小本子上写下的那几个字,对得起在教室后方的黑板上写下的目标,也对得起三年来起早贪黑度过的数不清的日子。我曾在青春里拼命地跑,即便最终数学成绩可能达不到120分,但也无法否定我的努力。高考只是我人生长跑路上的阶段性目标,未来,我还会一直朝着远方的终点跑,拼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