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水入山城, 不辞长作雾都人(上)
作者: 冷泠18岁的那个夏天,在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我花费了一天的时间翻看志愿填报的指导手册,便定下了寒窗苦读十几年的结局。或许是跟山城重庆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命运将我人生的火车开向了重庆。
记得教古代文学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自古诗人例到蜀’,历代著名的文人大家,在成名之前不少都来过蜀地。而你们,已经在比他们大多数人都小的年纪来到了蜀地,在成为文人大家的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说完,大家都笑了。当时我忍不住想,把我们与历代著名的文人大家相比,未免太高看了我们。
不过,蜀地确实是历代文人想象力迸发之地。坐在火车上的我,虽无法切身体会到那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觉,可坐在车厢里看外面的群山,仍然会被震撼。来自平原地区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崇山峻岭,直插云霄,陡峭峥嵘。这一路桥隧极多,手机信号也差。火车像是一只游入深海的鱼儿,时不时便陷入黑暗,偶尔才能看到群山之上的日光。
魔幻山城
来到重庆才知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竟然是“看着导航找目的地”。导航显示直线距离很近,我便以为自己走几步就能到,结果为了从楼上到楼下的几十米,生生绕了几公里。你走在大街上,看着路旁的楼房,以为自己在一楼,可是走到路的尽头,探出头去往下望,才发现自己竟然在十几楼。在这里,“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不只是歌词,还是真实存在的。穿楼而过的轻轨是山城重庆独有的一道风景线。无数人来到二号线李子坝站附近,只为一睹轻轨穿楼而过的奇特景象。
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重庆,有山也有水:嘉陵江、乌江、綦江等在这里汇入长江。一边是环抱的群山、湍急的流水,另一边是由轻轨、索道、立交桥等组合而成的现代化都市风貌,城市与自然完美结合。
上坡,下坡,再上坡,再下坡……在重庆你最不用担心的,就是运动量不达标。到处是坡,各式各样的楼梯看得你眼花缭乱。早年间,“棒棒”这种别具特色的职业在这里诞生,这是重庆挑夫的俗称,他们穿梭于群山与高楼之间,承担起运送货物的职责。重庆电动车很少,要摩托车才有足够大的动力爬坡,自行车更是基本上看不到,有人戏称“重庆应该是自行车销售遭遇最大滑铁卢的城市”。
每当夜幕降临,重庆便呈现出一番流光溢彩的景象。霓虹灯闪烁的大楼与江边的灯火交相辉映,长江索道的缆车、轻轨穿梭于大楼之间,恍惚间,仿佛置身于璀璨耀眼的星河之中。
麻辣重庆
提到重庆,最绕不过去的就是开遍大江南北的重庆火锅,这是重庆美食的代表。在重庆有这样一种说法:当你不知道要吃什么时,在街上随便找家火锅店,都会很好吃,因为能在重庆开得下去的火锅店,都是经过了“吃货”人民检验的好店。放眼重庆的大街小巷,这里一个“李记串串”,那里一个“赵孃孃火锅”,多不胜数,习惯吃炒菜的我,在重庆反而很难找到一家合口味的炒菜馆。
重庆的辣,跟其他地方的辣不同,那是一种鲜香的麻辣。火锅底料捞出一勺来,满满的红辣椒,夹杂着花椒籽,又麻又辣的感觉直冲脑门。最忘不了大学食堂里的小面窗口,3块钱就能吃上一碗扎实的小面,不过温馨提示一下,如果你不提前说要清汤的,食堂阿姨会默认给你红油口味的。
重庆的麻辣也体现在重庆人的豪爽与热情上,他们操着一口“重庆普通话”:“乖乖,莫生气了哈!”“勒个卡卡果果在哪里嘛?”“爽翻,巴适得很!”……无论走到哪里,听到这熟悉的口音,我心中总会涌起一股亲切感。
重庆的女生看起来白白净净、文文弱弱,但一说起重庆话来,就显得异常活泼干练,有种别样的反差感。第一次来到学校的那个下午,刚认识的一个同年级的重庆女生异常热情,主动上来帮我提行李箱,也不管我是哪里人,不讲普通话,直接说着一口流利的重庆方言,边聊护送我回宿舍,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我半懂不懂地应和着。后面才发现,她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重庆人。在重庆这个地方,本地人一点也不排外,甚至在许多人心中,根本没有什么“外地人”“本地人”之分,经常有人直接把你当作重庆人,跟你讲重庆方言。生活在这里,街头巷尾都能看到友好的笑容,听到热情的招呼声,让人觉得亲切舒适,不会因为陌生而感到恐惧。
文艺雾都
重庆被称为“雾都”,是因为在这里,很少能直接一睹太阳的“真面目”。哪怕是在夏天,它的热也不是那种太阳直射在皮肤上的灼热,而是蒸包子般的闷热。常年多雨多雾的天气,使得重庆的许多建筑表面都布满青苔。弥漫的雾气仿佛给城市打上了一层朦胧的滤镜,为重庆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有长满青苔的青石小巷,有陡峭的石头阶梯,有充满烟火气的方言……重庆俨然成了国产文艺片拍摄的胜地。它是影视剧最爱的取景城市之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少年的你》《疯狂的石头》《受益人》等许多电影都曾来重庆取景。当年网络剧《暗黑者3》在我们学校取景的时候,我还有幸体验了一把当群演的滋味。
重庆有看不尽的山峦,看不尽的江河,也有体味不尽的文艺气息。它拥有太多有故事的地方。无论是一整条街都很有艺术气息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还是酷似《千与千寻》中汤屋的洪崖洞;无论是鹅岭贰厂文创公园,还是罗中立美术馆……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文化气氛,为重庆增添了独到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
在我心中,重庆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体验。崎岖山城,文艺雾都,它留给我的印记是永远的,仿佛血脉中都融入了它独到的气韵。千山万水入山城,不辞长作雾都人,重庆,它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体味。
重庆·大学
第1站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是公认的重庆最好的大学,是重庆唯一的“985”院校。学校创办于1929年, 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重庆大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学科众多,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先后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重庆大学是一所古色古香的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校园里走一走,你会遇见很多古朴的建筑,如寅初亭、文字斋、工学院楼……时光在这里好像慢了下来。我常去的寅初亭,是为了赞扬和表彰马寅初先生为国家、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斗争精神与崇高品质而建,样式虽普通,但它浓缩的历史与承载的精神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人文底蕴丰厚的同时,学校的自然环境也是美不胜收。有人说重庆大学的校园就像一个免费的公园,尤以虎溪校区为胜。校园内绿化很好,空气清新。校园似乎经过精心设计,依山傍水,一步一景,林中有翠鸟,湖畔有天鹅。说到天鹅,它们可是重庆大学有名的“校宠”,经常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也不怎么怕人。天鹅孵蛋的时候,重庆大学甚至安排了人24小时看护,足以看出学校对生命的关怀。如果学业不忙的话,可以下课后多去湖边走走,瞧一瞧它们憨态可掬的模样。
校园里可不是只有天鹅哦。夏季来临,校内的荷花清香四溢,美人蕉也灿烂地绽放,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风和日丽的日子,天空蔚蓝澄澈、一望无际,朵朵白云点缀其中。波光粼粼的湖水,映衬着湖边的美景。漫步在重庆大学的校园内,四周是一幅幅流动着的画卷,如同行走在人间仙境。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学习,会是什么样的体验?重庆大学不独有如画的风景,还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可以在西南地区最大的图书馆内安静地学习和阅读。不过,和图书馆比起来,我最喜欢的还是重庆大学的书屋设计。如果懒得走去图书馆,就可以去楼下的书屋自习,距离近、环境舒适,真是恰到好处,用重庆话来说,那就是“巴适得很!”。
重庆大学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如果你喜欢看电影,每个周末都可以去虎溪校区图书馆的五楼观看红房子电影社放映的老电影。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组织,折纸社、音乐社、跆拳道协会、外语演讲与辩论协会……总有一个适合你。你可以选择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组织,在这里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建筑老八校”之一
重庆大学是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已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已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学校并称。它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以及城市规划专业实力雄厚,为相关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母校
重庆大学与华为公司渊源深厚,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重庆大学建筑学部官网显示,任正非毕业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暖通专业,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重庆大学相关专业的优秀学子,每年都有机会获得华为奖学金。重庆大学的毕业生,每年也有不少进入华为。
第2站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211”“双一流”高校。学校溯源于1906年建立的川东师范学堂。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西南大学,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鲜明,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我报考西南大学之前,我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一所大学,也不知道它究竟在哪座城市。“西南”这两个字,总让我想到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等。来了这所学校才发现,这里确实有不少少数民族同学。我所在的六人间寝室,室友中有来自广西的壮族同学,有来自云南的彝族同学,还有来自贵州的苗族同学。
西南大学校园面积很大,来西南大学就读,你最不用担心的就是每天的运动量不达标,尤其是北区的同学,几乎一出门就要爬坡或爬楼梯。幸好学校里有很多校车,校外也有轻轨和公交车,出行并不困难。
西南大学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春天的校园散发着慵懒的气息,崇德湖边的树木枝头汪着湿润的绿色,玉兰苑里的玉兰在温暖的阳光下静悄悄地开放。很多人端着相机站在树下,只为记录这美好的瞬间。学校的夏天是从蓝花楹盛开开始的,空气中弥漫着菠萝与西瓜的香味,文渊湖的荷花也是别样的耀眼。秋天的时候,桂花散发着醉人的甜香,银杏树给校园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温暖。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冬天的蜡梅,从梅园去橘园的路上就有一片低调的蜡梅,在寒冬中散发着一丝丝香气,沁人心脾。
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里唯一校名中没有“师范”二字的学校,但它却是西南地区师范类高校的TOP1。师范类院校多以女生居多,西南大学也不例外,这里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女比约为3∶7,因此又被戏称为“稀男大学”。西南大学是可以面向全国招收国家公费师范生的院校之一,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还有60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发10个月)。表现优秀的学生,还有可能获得奖学金。更重要的是,毕业之后只用担心找不找得到好工作,不用担心有没有工作,因为有政策兜底,如果你没找到工作,会为你直接分配工作,入岗即有编制。
作为“北碚区天生路老师和农民专业培训中心”,西南大学的农学也不容小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甜瓜大王”吴明珠院士、蚕桑学泰斗向仲怀院士都曾在这里种下梦想的种子,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熠熠生辉。西南大学的蚕学专业,不仅是全国第一,更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拥有国际著名的蚕学研究团队。(弱弱地说一句,蚕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没有经济等热门专业高。)
西南大学真的是一所很有人文关怀的学校,每个节日都会给学生带来各种方面的关怀,疫情期间还给封控在宿舍的同学准备葡萄,而且都是很好的品种,被我们戏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可能每个大一新生都会有特别迷茫的时候,我当时也不例外,而西南大学特意举办了一些讲座,安排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新生介绍经验,也有资深老师指明方向,特别贴心。总之,西南大学真的超级好!还不快来西南大学和袁隆平爷爷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