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一个围着“人”转的职业
作者: 林簌从业者:林簌
从业年限:3年
从业地点:广西
一句话感受:从无数小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对口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秘书学、汉语言文学等
从业门槛:大专及以上学历
能力要求:能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擅长与人沟通
晋升路径:基层员工→经理助理→部门负责人
薪资水平:3500—5000元/月
入职提醒:人力资源部门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部门,因此从业者要学会灵活处事
人力资源这个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算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我毕业后从一家小公司的行政人事做起,正式跨入人力资源这个行业。
或许有很多人以为人力资源就是单纯负责招聘的职业,那就错了。人力资源的工作内容大体可分为六个板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包括招人、选人、留人、育人、提人、辞人等一系列工作。总之,人力资源就是一个围着“人”转的职业。
招聘工作不简单
招聘是我所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或许很多人会把招聘工作看得很简单,实际上,招聘并不是随便问应聘者几个问题那么简单。招聘其实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面试官不能说出公司的吸引力所在,那么应聘者也就无法对应聘公司产生认同感。
当上级下发招聘任务后,我就会针对各部门的用人需求来拟定招聘简章,并将其发布到招聘网站上,然后就可以等待应聘者的简历“送上门”了。接下来是筛选简历环节,我会列出符合要求的候选人名单,然后统一安排时间进行面试。
最开始参与招聘工作的时候,我连在面试中提问的资格都没有,只是负责联系应聘者,做一些文字记录及整理资料的工作。工作了半年多之后,经理才让我当面试官。通常来说,面试的问题都有固定的套话,比如“请自我介绍”“说说你的职业规划”,等等。因此,我需要从应聘者的这些模式化的回答中判断对方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否胜任这份工作。除此之外,我还会从应聘者给人的第一印象以及一些行为细节来判断对方的性格。虽然第一印象不一定准确,但没办法,面对一众应聘者,我们没有时间去细细了解每一个人。
在招聘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应聘者,有工作能力一般却要求高薪的人,有“裸辞”创业失败的青年,更多的是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人事,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成为能够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发掘出最适合公司的员工。
心要细,嘴要严
一般来说,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会有好几个职员分管不同的板块,奈何我就职的是一家小公司,部门的人不多,彼此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因此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工作内容我都会涉及一些。
每个月的月初是我最忙的时候,我需要去社保局申报社保,还需要整理员工的考勤表,做绩效工资表。工作中,我常会用到Excel软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复杂的函数。因此,经过几年的历练,我也从一个见到数字就发晕的“小白”变成了Excel函数用得比公司财务还熟练的“大神”。这个模块的工作要求我们“心要细,嘴要严”。心细体现在处理各种繁杂数据的时候,嘴严则体现在遇到有人打听公司内部事务的时候。
沟通的压力
人力资源的工作是经常要和人打交道的,上至需要和领导讨人力预算,下至需要解答员工的各种问题,比如“考勤怎么有问题”“社保缴费基数怎么又变了”“不缴社保会怎样”,等等,因此我们经常会承受来自各级的压力。最大的压力就是公司招不到人,领导和各部门经理都会把责任归咎于我们身上。有一次,我为公司招了五名新员工,可最后新员工一个也没留下来。似乎在领导眼中,一定会有这样的员工——既精通平面设计,又精通三维设计,还会兼顾网站开发和推广,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奉献精神。而我们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就是为公司招到这样的“人才”。这种时候我就需要和领导沟通,和他商量招聘预算,让领导了解招聘市场的行情。
后记
设备和技术都会更新迭代,但“人”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因此,人力资源是一个有使命感的职业,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社会,我们都有义务引导员工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每一名应聘者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