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我见潮水吐出太阳
作者: 张欢我非常喜欢电影《死亡诗社》中的台词: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好玩,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因为文学,我们一群人在十八、十九或者二十岁的年纪,在昕潮文学社遇见彼此,我们少年意气,无数次高呼:有朝一日,我们一定要让昕潮走出高原!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比方说当我遇见你
秋天,银杏叶如同金色的粼粼波光,在我们头顶荡漾。那时的我刚刚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对一切都感到新奇,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学着打车,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第一次上课还要靠导航才能在偌大的学校里找到教室……新鲜的世界朝我涌来。
大学开学后不久,我们迎来了“百团大战”,各种各样的社团帐篷在图书馆周围依次排开,社团招新就此拉开帷幕。我和室友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热闹,跟随着人群朝图书馆走去。远远的,那些招新的帐篷一个个冒出来,五颜六色的,就像雨后的蘑菇。在帐篷中穿行,不一会儿我们就收到了一叠漂亮的招新海报。学生会、运动瘦身社、同行足迹话剧社、弦风吉他社、轮滑社、手语社、演讲与辩论社团……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吉他社的热度是最高的,他们组了一个乐队,有帅气的学长、漂亮的学姐在南湖边歌唱:“我肯定在几百年前就说过爱你,只是你忘了,我也没记起……”青春洋溢的歌声让新生们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
不习惯嘈杂环境的我,看了一会儿就抽身出来。往里走了一段距离,人少了,我看到了一顶绿色的帐篷,上面写着“昕潮文学社”几个大字。看着门庭冷落的文学社,我不禁诧异,心想为什么文学社的热度远远不及其他社团。因为从小就热爱文学,我不由自主地朝着这顶绿色的帐篷走去。一进帐篷才发现,帐篷外面看着朴素,里面却别有洞天,不仅有精美的海报,还有各种精巧堆放着的期刊,让我眼前一亮。我拿起一本期刊翻开来看,被期刊中的文字惊艳了。学长学姐在一旁热情地为我介绍后,大一的我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昕潮文学社,成为文编部里的一个审稿“小白”。
加入昕潮后我是庆幸的,上一届的学长学姐经常给我们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让我们在大学初期不至于晕头转向。除此之外,昕潮每周六固定的活动——读书分享会,也让我无比期待。会上,学长学姐们分享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分享过当代诗歌,也分享过外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学长学姐们不只分享作品本身,还会分享与其相关的一些知识以及个人独特的阅读理解,这使我充分开阔了眼界,有了一定的文学积累。
在学长学姐们的鼓励下,在与社团好友的交流中,我开始了我的文学创作之路,渐渐有文章发表,也在一些小比赛中获奖。不过我时刻告诉自己,要谦逊,要不断去接触世间的种种美好。一年过后,换届到来,我成了昕潮文学社的新任副社长。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当我是社员的时候,社团工作很轻松,基本上每次有征文比赛的时候,我去审审稿就行了。可当我成了副社长以后,我才清楚地感受到要办好一个社团有多么困难。如今社会的节奏很快,大学城更如一辆高速运转的列车,许多人都在追求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而文学社这样带着浪漫色彩的社团,则在其中渐渐显出式微之态。要约大家出来,花两个小时静心参与一场读书分享会,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让人无力的是,在每一年的社团评优中,昕潮基本都只能被评为合格。接手昕潮以来,我的内心时常是忐忑的。
有一次出版社送来了昕潮的期刊,我们社团负责把期刊从二号门搬到办公室,搬完以后我兴致盎然地发了一个朋友圈。不久,我高中时代非常敬重的一个老师便来评论我:“学妹,我之前也是昕潮的。”那一刻我无比雀跃,原来昕潮不只是我们的昕潮,昕潮人如今分散在世界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我想,如果他们某一天想起青春年少时在昕潮的种种,会不会有一刻的怀念?
还有一次,我拿到了纪念昕潮成立三十周年的特别期刊,我用一天的时间把里面的文章都细细读了一遍,很受感动。卷首语是昕潮的第一任负责人写的,当年是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举办了昕潮文学社的成立大会。三十年来,无数人因为昕潮遇见彼此,无数人因为昕潮在内心种下了文学的种子。“三十年”,真是一个又深又阔的词,我想,“年”这个字摸起来一定是软软的,像那黎明时的潮水。
我心中的不安似乎消弭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昕潮走出高原,绝不辜负前辈们为昕潮所付出的一切。我们开始讨论可以举办哪些有新意的活动,我们一起写作,一起交流文学,举办各种读书沙龙……在草坪上,在湖边,在每一个生机盎然的晴天里,我们畅所欲言,说着自己对文学、生活、世界,乃至对生命的看法,高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们时常展开辩论,在探讨中进步。慢慢地,昕潮变得更像是一个家了,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渐渐不再难约,我们甚至可以用一整天来写作,用一整个下午参加读书沙龙,不管是苍山日出,还是西山日落,只要昕潮有约,我们都是说走就走。很多次活动结束,回过头时才发现,天空早已明月高悬。在所有昕潮人的努力下,昕潮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合格社团变成了最优秀的社团。
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慢慢地,昕潮开始被更多人知道,我也拥有了大学中最值得交心的一群朋友。功不唐捐,昕潮有了名气,也就意味着约稿的到来。
在我做副社长的这一年里,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鼓励大家多看书,多写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昕潮出现了很多文章写得很好的社友,大家就开始了写作投稿之路。在投稿之路上摸爬滚打,难免遇到挫折,有时候也会灰心丧气,但是我们会彼此鼓励,我们告诉对方,要一直走,走到春暖花开,走到灯火通明。
在一个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的黄昏,我接到了省级报刊的约稿,这是所有昕潮人的机会。我们发布了约稿通知,大家开始静心打磨自己的作品,终于,昕潮的作品登上了第一个省刊。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写诗,写文章,有时候辩论得热血沸腾,有时候唱歌唱得没有一个人在调上……昕潮的我们,不断地敲开各种文学刊物的大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做着动人的大梦,单纯而热烈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