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正在“硬控”年轻人
作者: 栗子清酒一款冰箱贴上架短短2个小时,就卖出1700件;上市3个月,就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最近,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一款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凤冠冰箱贴,引发了排队抢购热潮,有人为了它每天早上6点大排长队,有人为了它专程从外地千里奔赴,即使二手价飙升也依旧供不应求……因此被网友称为“当下北京最想拥有的文创产品之一”。
拍照、盖章、买文创已被年轻人纳入“城市打卡三件套”,甚至有人为了购买文创专门奔赴一座城。博物馆文创,为何能拨动年轻人的心弦?
谁说历史就一定要被尘封在博物馆里?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文创产品巧妙地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同现代艺术设计及商业模式相融合,对鲜明的IP(知识产权)形象辅以拟人化、娱乐化的设计,将历史文化具象化,让历史文物生动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不是尘封于某段古老记载或历史书中。
随着“文博热”和文创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意识到:要让珍贵文物“走”出展柜,于是纷纷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路径。各类以馆藏文物为根基、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的博物馆文创便应运而生,并成功触达年轻一代的内心,为“文博热”再添一把火。
在博物馆文创开发的赛道中,起步最早、跑得最快、卖得最好的当数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文博界的“顶流”,故宫博物院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前瞻性的市场洞察,自开始开发文创起就自带巨大流量。
打开“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小程序,逢出必购的故宫日历、琳琅满目的生活潮品、融合国风元素的彩妆、高贵典雅的礼品以及别出心裁的小玩具,每一款产品都像是一个有声表情包,自带引爆年轻人探索欲的奇妙功能,让人很难空手而归。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就巧妙地将古代皇后凤冠元素与现代冰箱贴功能相结合,既保留了文物的历史韵味,又赋予了其新的生活实用价值。这种跨界融合,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与传统的纪念品相比,这些文创产品更加注重设计感和趣味性,通过幽默、夸张、抽象等手法,将文物元素进行创意性的转化,形成了一系列既富有文化特色又极具趣味性的产品。如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毛绒玩具,其原型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设计师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其塑造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不仅保留了文物的神韵,更增添了几分可爱与亲切。这种“丑萌”的设计风格,成功拉近了文物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激发着他们的购买欲望和分享热情。
博物馆的新兴职业,你爱了吗?
浩如烟海的馆藏文物都是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灵感池”,对馆藏文物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等资源进行再梳理、再挖掘、再提炼,重新解读并赋予其新生,能够提升博物馆文创的文化内涵。下面介绍一些近年来因“博物馆文创热”而兴起的新职业,来看看有你Pick(喜爱、支持)的吗?
★与文物对话的文化使者:博物馆策展人
博物馆策展人,在中文语境下指负责“展览策划”的专业人员,主要负责策划、组织和管理博物馆的展览,将珍贵文物向公众展示,并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相关知识和文化价值。策展人就像导演,或者讲故事的人,在展览最初的概念设想到现场实现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整个展览的艺术风格、内涵高度、设计细节的作用,并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把作品中的文化意识、艺术现象以及对艺术、对历史、对当下的认识传递给观众。
博物馆策展人的工作涵盖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内容策划、形式设计、布展施工三大部分。内容策划即确定主题后,在收集研究文物展品和相关学术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展陈大纲和内容脚本,有逻辑地编排展品和其他素材,以传达展览信息;而形式设计则是对内容文本形象化、具体化的再创造,包括总体布局规划、参观线路设计、展板平面设计、柜内布局设计等;最后是布展施工环节,主要为展墙装饰、展板固定,搭放展台、展托、展架,放置、固定展品,安放说明牌等。
博物馆策展人的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大到主题确立、媒体推广,小到作品的包装,甚至挂画时钉子的位置等大大小小的需要确定、统筹的事务,另外,其还需要懂得通过文字、图像以及新媒体解说等形式,将不同的主题展览串成一条完整的参观路线,通过展品合理的陈列设计,将展品故事娓娓道来,把枯燥专业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感性直观的触动和体验。
·求学小贴士·
BOSS直聘平台数据显示,博物馆初级策展人的月薪资一般为8k—10k;具有一定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策划和文案撰写工作的策展人的月薪资为10k—12k;具有丰富经验、能够独立负责大型项目的高级策展人的月薪资为12k—18k。
该职位一般要求应聘者具有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专业背景,可以适应大部分展览的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等工作,或有保管和研究文物或自然类藏品的经验。
★创意与商业跨界融合的践行者: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
2024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9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他们是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的策划,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具有文化元素的产品,并对文创产品进行营销运营的人员。
一款文创产品实现文化内涵与市场需求“两不误”,成为真正的“爆款”,离不开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对文化资源的理解和热爱,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把握,以及源源不断的创作激情。
设计文创产品时,首先要选择主题,比如选定城市的地标建筑、美食、人文景观等元素,通过手绘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再根据不同的品类,确定设计内容的尺寸、颜色和纸张。设计稿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制版、后期生产等环节。从设计、印版制作、调色到手工印刷,整个流程耗时约一周。成品还要经过质检、包装、贴标签等工序,才能入库准备售卖。此外,文创产品的运营也至为关键,不仅需要制定营销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同时还要关注市场反馈,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目前从事文创产品策划运营的人员,一类是来自视觉传达设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还有一类是跨行业从业者,比如礼品公司前员工、包装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手工业者,还有玩具设计师,等等。也有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开始接触文创设计项目,毕业后即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现阶段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的入行门槛相对较低,但要想打造出“爆款”并不容易。
据统计,在一线城市,新手的月薪资在6k—12k,拥有一定项目经验的熟手的月薪资可达到15k—30k。需要考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认证颁发的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证书。
★文史与创意桥梁的搭建者:博物馆文创IP授权专员
选取品牌合作方、共同开发文创产品、把关修改设计细节……这都是文创IP授权专员的工作日常。近几年,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文创行业的发展,有趣的展览推陈出新、新鲜的产品走红网络,从创意到制作再到推广,光靠文化机构本身亲力亲为,力有不逮。于是一些博物馆面向社会进行文创IP授权,成为一道行业新景观,文创IP授权专员因此应运而生,他们在多种授权尝试中探索跨界融合,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当博物馆具有一定知名度后,会有社会资源前来寻求合作,希望双方共同开发一款新产品,这时,文创IP授权专员需要完成对品牌方的背景调查、策划并确认合作方案、监督修改设计细节,以及宣发审核等。评判的标准,需要遵守“博物馆伦理”——博物馆不能为了名与利,丧失本身的文化价值。因此,在考量授权合作与否时,除了品牌和产品,合作项目必须具备很强的文化属性和创意,因此在选择过程中,文创IP授权专员往往需要与被授权方“斗智斗勇”。
决定合作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品牌方沟通合作方案了,双方需要共同构建产品框架,保证博物馆的相关元素和文化属性充分融入产品之中,这个环节叫作“监修”,即监督修改。这是最容易出差错,也是最需要倾注心血的环节。设计方案的细节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需要文创IP授权专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练就火眼金睛,反复核实推敲每个细节中涉及的史实和常识,并将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蕴藏其中。
·求学小贴士·
职友集数据显示,文创IP授权专员的月薪资一般为4.5k—15k,要求文物与博物馆学、知识产权、传播学、设计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论、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大专及以上学历。
“博物馆IP热”下,
选择文博、考古学专业仍需理性
曾几何时,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简称“文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是冷门和小众的代名词,而近年来,却成为一些年轻人志愿填报的优选。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中心发布的《“00后”高考志愿兴趣报告》显示,“00后”最感兴趣的十大人文专业,前三甲分别为历史学、文博、考古学。不过,选择这些传统认知上的小众专业,仍需一份果敢、一份勇气、一份坚持。
有人称考古学为“人类历史遗存的搬运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般考古学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田野调查和发掘工作,如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有一整个学期的野外文物发掘实习。从课程设置看,文博专业可以说更注重室内。如北京大学同时开设了这两个专业,除了都要学中国考古学、田野考古学概论、文物法规与行政管理,文博专业还要学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博物馆设计初步、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等课程。
我国开设文博本科专业的院校有30余所,各院校的文博专业各有千秋,比较突出的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其中,北京大学侧重考古学、文物保护的理论研究,西北大学侧重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操作,复旦大学善于将此专业和文化产业进行有效的链接,吉林大学侧重博物馆学的理论研究、藏品的陈列和展示等实践操作,浙江大学侧重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
如果你既有广泛的兴趣,又有钻研的精神;既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又有审慎的理科思维;如果你是富有想象力的梦想家,或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当你希望了解人类的过去,探索沉睡千年的古代世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鉴别文物的真伪与价值,或者设计梦想中的博物馆时,无论你之前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这里都是你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地方。
文博专业毕业后,你可以选择去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工作。当然,也可以完全离开这一行,干任何你心仪的工作,但你需要知道,这个专业是一门小众的学科,不是一门会让你“赚大钱”的专业。博物馆机构的特殊性也导致了行业内的工作流动性不大,“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很常见。而考古学专业尽管就业需求量大,但岗位有限,薪资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导致人才流失率高,就业前景不乐观,但对于热爱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生,仍不乏吸引力。
有经历过文物保护技术和考古学两个专业学习的“过来人”直言,进入相关专业后,可以将看文献和下田野当成试炼,考察自己是否坚定地喜欢这个专业。“就像谈恋爱,要和这个专业不断磨合,合适了,就一直走下去,不合适,也可以转行,总归是朝着热爱的方向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