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校徽去打卡(下)

作者: 苏苏

每所大学都有承载着学府精神文化的老建筑,而这些建筑的剪影,往往是校徽设计的最佳素材。这些经典建筑在岁月的洗礼和打磨中与一代代学子心手相连,见证了大学办学发展的风雨历程,成为学子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想知道校徽上的建筑背后都蕴藏着哪些传奇故事吗?走,让我们跟着校徽去打卡吧!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华南理工大学校徽上的牌坊?这个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正门之南的牌坊曾是进出校园的必经之地,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及师生们心中的精神支柱。

牌坊是一种集中体现建筑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门洞式建筑。华南理工大学南门牌坊于1935年10月竣工,以钢筋混凝土做骨架,12根冲天方柱双行排列,上面还有云板、雀替、夹杆石、靠背石、抱鼓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造型雄伟,结构匀称,给人以豪放的感觉。

关于这个牌坊的归属问题,也曾有过争议,因为这个牌坊最初是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的,牌坊南面的横额上题写的正是“国立中山大学”的校名,不过后来其被“为人民服务”5个字覆盖。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国立中山大学被拆分并入多个院校,形成了如今的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曾有中山大学校友称,须将牌坊迁入中山大学。但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国坚老师认为,牌坊非某一校独有物,与其将它偏置海珠一隅,不如仍如前安坐原址,使其遗芳四邻,惠泽八方。

“一坊巍立石牌村,廿万儿郎入此门。数载熏陶成大器,风云际会校风存。”历经80余载,南门牌坊守候了一届又一届学子,无言地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故事。

若问湘潭大学学子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建筑是什么,想必所有学子都会回答“三道拱门”。“三道拱门”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位于湘潭大学南门的铜像广场,建成于1985年9月。三道拱门的整体设计融合了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气息,简洁而不乏宏伟之气势,质朴而不失现代之灵光,造型独特,让人见之难忘。

关于三道拱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一直是学校里的热门话题。比如,三道拱门蕴含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意蕴,隐含着学术自由、平等博爱、追求无限的理性思辨;又如,单看每一道拱门,就像汉字中的“人”字,三道拱门则代表三人成众、众志成城……不过,据三道拱门设计者之一的单仲陆说,当时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多想法。而后来三道拱门的含义能够不断扩展,也正是其设计的成功之处。

其实,最初的三道拱门是作为校门来使用的,为此学校还修建了传达室和铁栏杆。随着学校的发展,传达室被拆除,三道拱门不再是校门,却成为湘潭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并长存于校徽之上。学子们充满信心地走进三道拱门,学成后满怀激情地跨出三道拱门,以智慧和勇气回报社会。

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中国农大”)的校徽十分精致典雅,尤其是校徽上的这个校门图案绘制细腻、细节丰富,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让人忍不住直接去现场一睹芳容。这座校门就是位于中国农大西区的学校标志性建筑——老校门。

1905年,中国农大的源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开始筹建,老校门便诞生于此。老校门为拱劵式结构,正门之上的额坊雕刻着中国传统的飞龙和祥云纹饰,而两侧立柱却采用爱奥尼亚柱式结构,契合了当时京师大学堂“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额坊正中为手书的“农科大学”4个字,据说是由农科大学首任监督、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罗振玉亲笔题写。最为精致的是,老校门之后的石柱上刻满了“民生百态”——农、牧、渔图,体现了“农大人”对民生的关怀。

遗憾的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老校门只是一件复制品,曾经的老校门早已在风雨飘摇中被拆毁,无迹可寻。2005年,中国农大百年校庆前夕,学校根据老照片复建了老校门,让后世学子也能一览老校门的风采,踏入农学之门,解民生之多艰。

广西师范大学校徽的主体图案也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校门,门后还有几座山峰。不过,这可不是一座普通的校门,实际上,它是我国现今历史最长且保存得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府——靖江王府的正门。

靖江王府,也叫靖江王城(以下简称“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北京故宫还要早建34年,这里曾经居住过12代14位藩王。王城正门名曰“承运门”,黄色的外墙,中轴对称的建筑形式,屋顶飞檐翘角,无处不体现着古香古韵之感。王城内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承运殿、寝宫、御苑等主体建筑,群殿雄立,庄严伟丽,颇有气派。随着世事变迁,王城变为广西贡院,从这里走出过4位状元、585位进士。1921年,孙中山集师北伐时曾在王城办公。这里也曾是“西南民主堡垒”,1945年,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即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申请迁入王城办学,积极开展民主运动。此后,学校吸收王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为王城历史文化命脉的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过,想来打卡的同学注意了,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除广西师范大学师生外,其他人进入景区可是要收费的哦!进了王城之后,可千万别忘了打卡校徽上的山峰——独秀峰,宋人王正功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刻于独秀峰的山壁上。

湖南大学的校徽设计同样是建筑搭配山峰的图案。那么这个如剪纸画一样的古建筑图案又有什么来头呢?它正是大名鼎鼎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脚,始建于976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由宋代著名的学者朱熹创办。岳麓书院是我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1903年,湖南巡抚张之洞将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以“高等”命名的学校之一;1926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从宋代“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由湖南高等学堂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变迁,仍弦歌不绝,书院里的每一块石碑、每一块砖瓦,都闪烁着历经时代淬炼的人文精神。

想来打卡的同学注意了,除湖南大学师生外,其他人进岳麓书院是需要门票的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