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主题素材解读

作者: 屈莹

“勇敢”主题素材解读0

一、主题内涵

勇敢是面对恐惧毫不退缩、勇于亮剑的一种优秀品质,是面对困难敢于突围的一种英勇气概,是在逆境下敢于踏步前进的一种积极心态。它是“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的非凡气魄,是“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动人风采,是“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的不折不挠……

勇敢的本质是坚定和果断。勇敢是战胜怯懦时的不设限,是直面挫折时的不逃避,是勇于担责时的不推诿,是行走在新时代建设路上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火热激情。

二、经典挖掘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节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素材解读】

(1)勇敢是狭路相逢时不顾自身劣势而敢拼敢干的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异国的土地上凭借勇敢演绎出了军人的风骨和气魄。他们在战斗环境非常恶劣、军事装备明显不如敌军的情况下不抱怨不退缩,用行为诠释了勇敢的内涵。

(2)勇敢有时是心中的大义使然。填膺的义愤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勇敢杀敌。出征将帅心中有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大义。这份大义让志愿军在战场上咬着牙拼到底。从这个角度看,勇敢的行为是出自对正义的坚持和追求。没有勇敢,正义可能会被践踏,变得面目全非。

三、人物选志

1928年8月,郝珍富出生于山西长治。1946年,郝珍富毅然投身革命,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及其他解放华北、华中、华南、西南的战役。

历次战斗中,郝珍富都是冲锋在前,英勇无畏。晋南战役,当敌我陷入胶着拉锯时,郝珍富揣上手榴弹端起冲锋枪,冲到敌前沿阵地撕开一道口子。

每次作战,郝珍富都像一把尖刀。洛阳战役,在炮火掩护下,郝珍富带着班里战士冲到城墙下,冒死完成爆破任务。伏牛山战役,郝珍富和先头部队将敌人围困于伏牛山东麓,带头杀入敌阵,全歼顽敌。淮海战役,郝珍富带着全班阻击敌人,在耳朵、左肩、左腹等5处被击中的情况下,强忍疼痛不下火线,直到战斗最后胜利。其中左肩弹片伴其一生未能取出。三次战役,郝珍富两立特等功,在淮海战役中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特别是在滇南战役中,郝珍富带领12名战士穷追猛打,俘虏国民党中将兵团司令官、陆军副总司令汤尧,端掉敌指挥部,为战役胜利立下大功。

那是1950年1月24日,汤尧带着残部逃至元江县二塘山一带,最终龟缩在一个叫石缸庙的地方负隅顽抗。下午2时,突围心切的敌军一次次向解放军反扑,时任110团1连1排排长的郝珍富见状,率领一个班绕到敌侧翼,趁敌不备冲入敌阵,举起手榴弹大喊:“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敌军顿时惊慌不已,一名年长军官丧气地说:“不中了,缴枪吧。”此人正是穿着深绿色呢子大衣的汤尧。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兵团宣告覆灭。

(选自2024年9月25日人民网,有删改)

【素材解读】

(1)勇敢是解放军战士驰骋战场、赢得胜利并铸就军魂的关键品质。郝珍富一生多次冲锋在前,冒死完成任务。他时刻牢记战士的使命,以绝不有辱使命的姿态在战场上驰骋,用勇敢闯出了一片胜利的天空,正是这种品质让解放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铸就了铮铮军魂。

(2)勇敢是英雄守护初心的气概。在逆境中,勇敢的郝珍富活出了英雄本色。他一次次在战场上撕出一道道口子,杀出一条条光明路,一声大喝就能让敌人闻风丧胆、缴械投降。多年之后,我们谈起郝珍富,就像谈起一道勇于突破云层的光亮。郝珍富凭一次次勇敢的冲锋向人们展示了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初心。

四、时事传真

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公安局民警将一本鲜红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证书送到了松门外卖小哥陈科达手中。

5月8日晚上,一男子在松门镇天竺中路手持小斧头与人发生争吵,正在附近等餐的外卖小哥陈科达发现后,伺机上前紧紧抓住斧柄,随后附近的热心市民纷纷上前,合力夺下斧头并将男子制服,现场无人员受伤。“我当时边看手机边观察,趁对方有松懈的机会,才决定去夺下斧头。”陈科达的勇敢行为被广大网友点赞。

“事发后,见义勇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周边人员、询问当事人以及观看现场视频等,了解了相关情况。陈科达在紧急情况下制止了不法行为,防止发生更加严重的后果,符合《浙江省公安机关见义勇为行为确认工作实施办法》中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定义。因此,我们认定陈科达的见义勇为行为。”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叶祥希说。

“对于陈科达的见义勇为行为,公安机关向来是鼓励和支持的。他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救助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和他并肩作战,充分反映出陈科达非凡的勇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希望他的行为能感染更多人,产生更多‘正能量’。”叶祥希告诉记者。

(选自2024年7月2日《温岭日报》,有删改)

【素材解读】

(1)面对突发事件,平凡的人也可以凭借勇敢照亮一方天空。外卖小哥陈科达路遇歹徒行凶,能挺身而出,夺下歹徒手中的斧头,这说明他是勇敢的。正是有无数像陈科达一样的人的出手相助,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

(2)勇敢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化解身边的危机,送一份平安给周围的人。平凡的人用实际行动演绎勇敢的内涵,不是为了赚取让自己一夜成名的流量,而是为了守住心中那份见不得众生受苦受难的悲悯情怀。他们是见义勇为的侠士。他们用一腔热血和勇敢告诉世人,勇敢不是为了向世间讨要荣耀。

五、运用示例

请以“勇敢:盘活心中激情的钥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文题解读】

“勇敢”是我们常谈常新的一个话题。写作时,要注意缩小论证范围,可以从分析勇敢和激情的关系入手来谈自己对勇敢的认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要想从逆境中突围,当磨砺自我,凭勇敢出彩,进而点燃青春的激情,以乘风破浪的姿态不断奋楫笃行。

写作本文,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写崇高而伟大的精神偶像,赞美他们凭借勇敢盘活激情的精神。具有勇敢品质的典型人物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最可爱的人”“特等功获得者郝珍富”外,从古至今灿若群星,这里不一一列举。选择其中一位或者几位,以他们为国为家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事实,来剖析勇敢和激情之间的关系。

(2)写凡人英雄,展现他们勇者无敌的一面。平凡的外卖小哥、岛上普通的渔民、田间工作的老农、城市中的公交车司机,这些人都是凡人,他们当中却不乏勇者。他们凭借勇敢活成人群中一面面猎猎旗帜。我们可以把视角转向这些凡人英雄,歌唱他们敢作敢为的生命激情。

(3)写中学生直面挫折时的勇敢选择,讴歌他们因勇敢而迸发的奋斗激情。中学生是正在生长的力量,如果他们能以勇敢面世,他们就会多一些探索未知的激情和挑战自我的热情,进而展现中学生的青春风采和蓬勃朝气。

书摘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鲁 迅《雪》

【范文示例】

勇敢:盘活心中激情的钥匙

在两军交战的烽火连天中,你若因胆怯而踟蹰不前,万千重围便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在市井街头,面对危害百姓安宁的暴徒,你若因恐惧而退缩,正义的火种便会在沉默中熄灭。生活,如同一场场未知的考验,每一次的选择都映射着内心的勇气与怯懦。当你因犹豫而错失良机,酿成了自己心中的遗憾,不禁要问:究竟何为勇气,如何方能铸就传奇?

岁月流转,世事无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可确定的是,困境与挑战不可避免。在此情境下,我们当如何自处?答案是唯有磨砺自我,以勇敢为甲,直面风雨。因为勇敢,是盘活心中沉睡激情的钥匙,它能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

回望历史长河,那些英勇无畏的身影依旧熠熠生辉。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他们的勇敢,是对“勇者无敌”最生动的诠释。战斗英雄郝珍富,一生戎马,转战南北,他的每一次冲锋,都是对勇敢最深沉的书写。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勇敢是心中不灭的火焰,是面对敌人时无畏前行的力量源泉。正是这份勇敢,让他们在战场上从不设限,敢于亮剑,让浩然正气激荡天地。

而今盛世繁华,我们虽无须再赴战场,但勇敢的精神依然光芒四射。外卖小哥陈科达,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在面对持斧暴徒时,却能挺身而出,无畏无惧。他的勇敢,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更点亮了社会的正义之光。他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微小却足以激荡人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也要勇敢站出来,用行动诠释正义与担当。

谁都想有阅尽人间春色的昆仑气魄,谁都想成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但在面临困境时,在“想”和“实现”之间需要你用勇敢搭一座桥,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横空出世的激情,才会有不畏天檐遮断翎翮的气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