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宋朝遇东坡

作者: 彭浩轩

梦回宋朝遇东坡0

夜深了,我揉了揉发涩的眼睛,合上手里的《苏轼词集》,钻进被窝,嘴里念叨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沉沉睡去。

待再次睁眼,我已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抬眼望去,四周群山环绕,身侧是一片农田,几个农人正耕耘其间,衣服湿了大半,却仍忙得不亦乐乎。田地尽头是一间小小的茅舍,牌匾隐约可见。我走近一看,“东坡雪堂”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横竖撇捺中透着古朴苍劲。我大吃一惊:莫非我梦回宋朝,来到了苏轼身边?

我望向那几个农人,见一人年纪稍长,卷着裤腿,头戴斗笠,手中握着锄头,农人打扮却掩不住他眉宇间的文雅。我心中有了判断,向他走去,恭敬地拱手问道:“敢问可是子瞻先生?”

那人满脸疑惑:“不才正是苏轼,小友可识我?”

我灵机一动,编了个说辞:“我乃黄州人氏,闻得先生在此,特来拜访。”

苏轼豪爽地笑道:“我素喜交友,今日小友来访,不妨与我到草堂一叙。”

进到草堂,只见窗边墙上题着一首《卜算子》。当读至“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时,我不禁感叹:“听闻先生为新党所不容,被贬至黄州,却不想孤苦至如此境地。”

苏轼自嘲地抖了抖手中的锄头,说:“一时愤慨之言,叫小友见笑了。我如今闲居于此,生活虽苦,却也远离朝廷纷争,闲时便游历名川,烹饪佳肴,乐哉!”停顿了一会儿,他又缓缓地叹了一口气,说:“然凡遇不公,我仍当以诗词为刃,力批之而后快。自古以言获罪之人不胜枚举,我岂能为避祸而不言,置公义于不顾?”

不觉已临正午,苏轼抚着肚子笑道:“我近日习得一道菜肴,浓香四溢,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小友若不嫌弃,可与我一同品尝,何如?”

我听得此言心中狂喜,莫非是东坡肉不成?东坡先生做的东坡肉,还有比这更正宗的吗?我怎会拒绝!便回道:“那就麻烦先生了。”

酒足饭饱,先生邀我去附近闲游。我与他一路畅谈,不承想一阵急雨袭来,豆大的雨点打在林中树叶上,溅起水花。路人们仓皇奔走,找寻避雨之处。苏轼却不急不慌,淡定如常,任由雨水落在脸上,神色从容,随即开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的声音渐行渐远,“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书桌上,《苏轼词集》翻到了新的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定风波。

(指导老师:林肖慧)

点评

文章以梦境形式架构全文,读来颇有趣味,与苏轼相遇、相识、相谈的过程设计别具匠心,巧妙地融入了苏轼的人生际遇。其中,东坡雪堂的想象描写、苏轼被贬黄州代表词作的引用、东坡肉的趣味介绍,都显现出小作家对苏轼生平的了解和对他品性的倾慕,让读者也穿越千年,来到苏轼这位“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人物身边,和他一起享受快意诗词、快意人生。

(林肖慧)

书摘

棉衣在炉子上烘过了,起来就不是很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 ——汪曾祺《冬天》

上一篇: 家乡的池塘
下一篇: 丹心正气——文天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