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医书

作者: 郑涵月

一个春日的午后,父亲又对照着医书上标示的穴位给我做艾灸。暖风阵阵,吹开了父亲身旁的医书,也吹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我的父亲不是医生,但他的书房里不知从何时开始堆放了一本本买来的医书。

可能是早产儿的缘故,我的身体比同龄人虚弱很多。童年时期,尽管我常在各个医院“串门”,却总也摆脱不了各种疾病的反复发作。所幸都是一些小病,打针、吃药后也能消停一段时日,但不免让家人担心。

4岁时,我生了一场大病,也是从那时候起,父亲开始研究医书。父亲订阅了一些医药杂志,还从网上买来了不少医书。他整日在书房里研读,只有吃饭时才能看到他的身影。有一次,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只见书架上摆放着近200本厚厚的医书。我随手抽出一本,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书里的字很小,好多句子底下还有父亲用笔画的横线和波浪线。

父亲翻阅了众多医书后,决定用食疗的方法来增强我虚弱的体质,如把桑葚压成泥来补血,用桃仁加杏仁来止咳,用山楂来开胃,等等。他有时在我吃的白粥里放些蔬菜和药材,有时在我喝的水中放些桂圆和红枣。经过几年的调养,我的脸色渐渐红润了起来,没有之前那么容易生病了。

见我的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父亲研读医书更有劲头了。他试图在医书中寻找新的方法来增强我的体质。

一日午后,父亲开始给我做艾灸。艾条在父亲的手中点燃,升起袅袅青烟。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艾草清香。父亲一边看着放在桌上的医书,一边在我的腿部找穴位。找准穴位后,父亲就用手中燃烧着的艾条在穴位处缓缓地熏着,熏得我腿部热热的,心里暖暖的。时不时地,父亲把艾条放在装了水的杯子上敲一敲,将燃烧过后的灰烬抖落到杯中,以免掉下来烫着我。父亲还会告诉我那是什么穴位,做艾灸有什么作用。可惜我的心思不在那上面,到现在竟连一个穴位都没记住。

阳光正暖,微风正柔。看着身边的医书,看着医书上父亲做的笔记,看着父亲那慈祥的面容,我不禁流下了眼泪。父亲为了他体弱的女儿,花了多少时间,又花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啊!“月月,怎么了?艾条的烟熏到你了吗?”“没,没有,是风吹的。”

医书又翻过了一页,父亲又敲了敲艾条的灰烬。

(指导老师:吕金鹤)

写父爱的文章不少,但本文让人眼前一亮。首先,角度新颖。从父亲所读的医书来构思,抒写了伟大的父爱主题。其次,结构巧妙。从父亲给小作者做艾灸写起,自然引出回忆,将父亲研读医书的目的和故事娓娓道来,既丰富了父亲的形象,又使文章叙事紧凑,结构严谨。最后,情感真挚。小作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质朴的语言深情地叙述,细节描写有画面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了浓浓的父爱。(吕金鹤)

上一篇: 我想去旅行
下一篇: 始于模仿,终于独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