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靖窑黑陶,感悟古色魅力

作者: 陈思睿

在悠长夏日快结束时,我踏上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目的地是那片蕴藏着古老智慧与艺术之光的土地 靖窑。此行,我不仅是一名探访者,更是江西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去揭开靖窑黑陶那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踏人靖窑陶瓷展厅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千年的风尘,古朴的气息与岁月的沉淀交织在一起,扑面而至。展柜中,那一件件黑陶艺术品宛如沉默的诗人,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或沉稳内敛,墨黑中透出温润的光泽;或流光溢彩,在光影交错间展现出令人震撼的美。那些不仅是泥土与火焰的杰作,更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它们都出自伍映方之手。伍映方,这位靖安黑陶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是我此行最为敬仰的核心人物。他的一生与黑陶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的坚守与探索,只为那一抹古朴的黑,只因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他17岁便踏入这一行,跟随父亲学艺,6年间,从选料、成型到烧制,每一步都浸透了汗水与智慧。而今,他不仅恢复了多种宋代黑釉瓷的古法技艺,更在创新中突破,成功烧制出无釉黑瓷,让黑陶的烧制温度达到了新的高度。最让我震撼的莫过于他重现蛋壳黑陶觚的故事。那是对古代工匠精神的致敬,也是对现代技艺极限的挑战。4000年的时光流转,那份精致与神韵,在他的手中得以重生。那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蛋壳黑陶觚,不仅是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更是对文化的执着传承。

伍映方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家族传承的佳话。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加入传承的行列中,用青春和热血续写着靖窑黑陶的新篇章。他们自筹资金建设非遗展馆,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份文化的魅力;他们走进校园,走到田间地头,用宣讲的方式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更多人的心田。

高尔基说:“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靖窑黑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一种精神的寄托。通过这次寻访,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保护、传承、弘扬、宣传非遗文化的责任与担当。

回望靖窑 那片被岁月磨砺得愈发光亮的土地,我仿佛看到了未来在无数个像伍映方这样的传承人的努力下,这些古老的文化瑰宝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持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指导老师:张 艳)

(本文系2024年“三友杯”全省中小学生征文活动获奖作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sz20250508.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访古色小城,品赣鄱文化
下一篇: 端午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