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

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0

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阳光的映照下,她们宛如山坳塘中亭亭玉立的荷花。“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画巨然”,在巴渝富有动感的山水里,李白、杜甫诗文飞扬。长江浩荡,嘉陵汤汤,仰望蓝天白云,山城重庆的主题非常鲜明。

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1
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2

洪崖洞夜色空蒙

和白天的喧嚣不同,夜幕下的重庆展现出另一番风情。我们匆匆吃过晚饭,便来到洪崖洞,大伙心情特别激动。洪崖洞以吊脚楼为主体,沿江而建。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洪崖洞,其建造原因充满神奇色彩:一说是以前的人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建;二说是自古以来,这里是历代兵家休养生息之所。

江水倒映百丈崖石,美得让人室息。依山而建的建筑群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洪崖洞石窟壁上布满形态各异的雕塑。夜色迷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威武雄壮,远看灯光闪烁,尽显梦幻之态。

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3

大足石刻巧夺天工

到山城,最宜欣赏石头。大足石刻是中国石刻造像追求细节完美的典范,雕刻技能高超精湛

这里,奇岩怪石众多。所刻石像,无不因势象形,石立原处,就地而为。所有佛像,气韵生动,情趣横生,缓缓行动者有之,对月当歌者有之,俯身说话者有之……

我眼前的释迦牟尼石刻卧佛,右胁而卧,约三四十米长、三四层楼高,双眼微闭,神态安详。他的旁边还雕刻了一排半身的造像,也是姿态各异。在相邻壁窟內,那尊似如来佛祖的大石刻,形象圆润丰盈,气质端庄又不失活泼。看了大足石刻后,我才明白:重庆人对石头的情怀,就像他们对这座火热的城市一样,深沉而有力。

渣滓洞漫卷鲜红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渣滓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个偏远贫穷、充满苦难的小煤窑,会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深沉一笔:血一样的奋斗,血一样的红。曾有“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以及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关押于此。

“中国人还活着,这册血写的账簿,将是一块历史的丰碑!…/书摘/ 裸露在河滩上的石头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密密麻麻地静卧着,如同成千上万只乌龟在退潮后的沙滩上聚会。

马国福《拜访一棵柳》

在艾文宣烈士的呐喊中,江姐(江竹筠)邓致久、胡其恩、程仿尧、汪进仪、古承铄他们昂首走向刑场,走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毫不畏惧。

我实在不忍描写令人胆战心惊的刑具,更不敢去想象当时的苦与痛。就这样看看,就这样学会怀念,就这样学会感恩

渣滓洞留下了众多革命战士的血和泪,见证了众多革命英雄不屈的战斗精神,留下的是不朽的红岩精神

美食的盛宴

如果一生中必须有一场味蕾的狂欢,那无疑是在重庆,与火锅共舞

夜幕下,我们踏入了沙磁巷,只为吃上那让人魂牵梦萦的重庆火锅。

火锅,作为重庆的标志性美食,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成为这座山城独有的文化符号和情感寄托。我们围坐一桌,中间是那口沸腾的铜锅,红艳艳的汤底翻滚着,牛油与辣椒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扑鼻而来,瞬间点燃了在场所有人的味蕾

重庆印象:山水间的诗意与红色记忆4

我们纷纷将各种食材投入锅中,脆嫩的毛肚、滑爽的鸭血、弹牙的黄喉…每一种食材都在火锅的洗礼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旁,我们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梦想

重庆的火锅,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包容与热情

/书摘/ 清晨嫩得簇簇新,没有一条皱纹。当街一排大榆树,垂着新沐的绿发,背光处的丛叶叠着层次不同的翠黑。 余光中《南太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zsz202508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